本文摘自人民资讯,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20216232315328838823.html,侵删。
本文转自:吉林之声
吉林新闻综合广播特约评论员·牛角
近日,有网友曝出自己在投递简历后被裁,他怀疑信息被深信服公司提供的一项名为“离职倾向分析”的服务监控。相关消息冲上微博热搜榜。网上流传的一张系统后台图片显示,在行为感知系统内,公司可查看有离职倾向员工的详细情况,一名员工访问求职网站23次,投递简历9次,含关键词的聊天记录254条。本来以为这种系统得偷偷摸摸地研发,偷偷摸摸地卖。但没想到,人家是公开售卖的。而且研发该系统的公司,还是市值超过600亿的上市公司深信服。
如果我们对互联网生态和发展稍微有所了解,就会知道监控员工离职倾向这种事实现起来并不难。在不久前的一个新闻里,就谈到了企业利用互联网监控员工工作时间摸鱼的事儿。这次新闻里这家深信服公司同样也提供这个服务。管理者可以通过后台查看员工的上网记录,直观从数据上了解不同员工在什么时间段做了什么,如:聊天、看视频、购物、炒股等,以及怠工的时长。所以这件事情在技术上没有什么难度,而真正值得探讨的是伦理问题。比如说,企业这种监控行为是不是涉嫌侵犯了员工的隐私。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找到个人隐私的边界。
而我个人认为,划定隐私边界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财产权入手。这很好理解,比如说在我自己的家里,我们所有的行为都应该受到隐私保护,因为我拥有我家的财产。同样的道理,我的手机,我的电脑都是我的财产,里面的信息都应该受到保护。搞清财产权的概念,我们再来看在公司里,我们上网聊天、购物甚至是投简历属不属于个人隐私呢?那就要看我们使用的电脑和WiFi是不是属于我们自己。
一般来说,这些东西都属于公司财产,那么从财产权的角度讲,公司就有权利任意处置自己的财产,其中就包括对电脑和WiFi实施监控。所以员工在使用公司财产的情况下,无法主张自己的隐私权。看新闻里有律师说,员工应该拥有知情同意权,也就是公司应该把监控网络这件事事先告知员工。但是要我说,权利应该是对等的,员工打算跳槽这件事不是也没跟公司说吗?而且说实话,新闻里那位员工,已经投出去9份简历,这实在不能叫做有离职倾向,这就是事实上有离职行为了。所以从财产权的角度分析,这件事其实很清楚,公司有权利监控电脑和WiFi。而员工利用公司财产去做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比如上班摸鱼,比如跳槽,这样的行为实在没法理直气壮地主张财产权。
当然,道理是道理,现实是现实。在现实的职场中,事情并不会这样黑白分明。即便企业有监控员工的权力,但是一个分分钟被监控的工作,实在是让人窒息。老话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所以一家具有人文关怀的公司也不会去这样做。因为这样做只会加剧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对立,进而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而网友们更加担心的是,早晚有一天,企业会为了自身利益,跨过财产权那道边界,真正去侵犯员工的隐私。当利益和科技相结合,这种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就一定会发生。试想一下,如果一家企业可以通过医疗大数据预测到某一位员工将来会身患重病,那么这家企业有没有可能在员工求职的时候就把他拒之门外呢?又或者把这样的员工提前解雇呢?这样的事,是不是让大家感觉细思极恐?但你觉得它就不会发生吗?
所以,人们反对企业利用网络监控员工,也许真正害怕的,是企业守不住权利的边界。当利益足够大的时候,财产权可束缚不住人的脚步。员工敢在公司摸鱼,企业就敢侵犯员工的隐私。
文章来源:原创·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编辑:牛角、王睿旸
审核:怀楠
监制:王林 郝峰
戳右下角小花分享给更多人
相关阅读 >>
魔兽世界中风行者三姐妹,你认为谁的命运最坎坷,谁的功绩最辉煌
还要太空授课?王亚平称在轨期间还会开展太空课程,都会讲些什么
i/o 2022:谷歌为flutter 3带来对macos和linux桌面应用程序的支持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