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 | 赛博格:人类可能与机器融合吗?界限在哪里?


本文摘自人民资讯,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20304200324881509392.html,侵删。

本文转自:中国科普网

“赛博格”这个词翻译自英文Cyborg,取自cybernetics(控制论)与organism(有机体)两个词的词首,由20世纪60年代两位美国学者提出。简单来说,赛博格是一种人与电子机械的混合体,是被机械拓展了身体性能的人。在科幻作品中,赛博格也常被称为机械人、改造人、义体人等。

赛博格是科幻作品的热门题材,相关主题的科幻小说不胜枚举,如日本作家平井和正的《改造人·布鲁斯》、山本弘的《打开臼齿的开关》,美国雷切尔·斯维尔斯基的《大跳》等。多数故事情节的设定是主角生病或事故导致瘫痪或病危,之后通过机械改造重获健康甚至拥有超能力,自此开始新的人生冒险。

《攻壳机动队》

赛博格主题的科幻电影也不在少数。1995年,日本动画电影《攻壳机动队》上映轰动一时,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赛博格主题科幻电影,2017年由同名动画改编的真人版电影上映。

在《攻壳机动队》描绘的未来世界里,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从可穿戴的智能终端发展到可植入人体的电子终端。人类的躯体通过人机接口,可直接与计算机和网络互动。另一方面,通过机械部件代替身体器官的赛博格技术飞速发展。因此,很多人脖子后面有着与网络连接的端口,并且对身体进行电子机械化改造,甚至还有只保留大脑、全身机械化的人。影片主角米拉少校是日本国防部公安九课的工作人员,负责追查近期阪华机械公司的高级主管相继被谋杀一案。根据嫌犯久世在犯罪现场留下的信息,米拉逐渐揭开案件真相,也发现了关于自己身世的秘密,久世则将意识上传至网络。

影片描绘的未来世界距离我们还很遥远,但在现实社会中并非不存在被机械拓展了身体性能的人。按照赛博格的定义,广义上装有人造耳蜗、人工心脏、可用意念控制的假肢等电子机械的人都属于赛博格的范畴,这些应用在当今社会已被众人知晓,此外还有一些在皮肤下植入芯片的科技极客。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更高、更快、更强”的追求和突破身体限制渴望的增长,未来的赛博格人类可能会更多。

著名哲学问题“忒修斯之船”提出,如果一艘船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么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

这让人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人与机器的界线在哪里?一个人,其躯体电子机械化的程度达到什么水平就不能再称之为人?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会让我们加深对自身的理解,审视科学技术与人类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用好科技这把双刃剑。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李璐(中国科技馆网络科普部工程师)

编辑:吴桐

审核:王飞

终审:陈磊

图源:豆瓣电影

相关阅读 >>

《文明6》最惨开局:玩家无法建城,你能想出破局方法吗?

中国移动杨杰:携手并进谋发展 同心同行谱新篇

苹果发布 ios 16.5/ipados 16.5 开发者预览版 beta 2

中兴通讯cto王喜瑜:鹏路翱翔,筑数字经济之基

新春特别版冰墩墩形象抢先看 2月9日天猫预售

逛进博|芯启源与赛灵思达成fpga应用和eda工具生产合作意向

《生化危机8》10月更新公布 可调整字幕大小、颜色

魔兽怀旧服:所有团都有机会第一天通关海山?第一周通关bt!

《刺客信条:英灵殿》传奇终章更新上线

刚刚,通信行程卡下线!移动、电信、联通:同步删除数据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