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品先院士:不钻象牙塔,不当外包工,形成中国学派参与国际学术竞争


本文摘自科技导报,侵删。

汪品先院士:不钻象牙塔,不当外包工,形成中国学派参与国际学术竞争

汪品先,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曾主持中国海首次大洋钻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等。研究方向为气候演变和南海地质,致力于推进中国深海研究和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科研投入和产出双双飙升,震动世界。中国科技论文的数量在2016年就超过美国,占世界总量的1/5。现在,无论论文数量还是理工科毕业生的数量都高居世界首位。

然而,科学的目标不是论文而是创新,数量上的发展有待转化为质量。因此,当前基础研究面临的任务就是:转型

汪品先院士:不钻象牙塔,不当外包工,形成中国学派参与国际学术竞争

为什么要转型?原因出在根子上:现代科学是在欧洲、而不是在中国产生的

晚清战败后搞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要技术不要科学,只要树上的果子、不要树下的土壤,这样移植来的科学树必然水土不服,发展的路程不可能顺利。

基础科学引进中国,先靠传教士、后靠留学生,很难有系统性,却容易产生“全盘西化”的偏向。

“五四运动”一百多年来,既有复古守旧的声音,也有废除中医和汉字的过激主张。

现在这类极端论调已经不常听到,但是长期以来科学发展以“追赶”为目标,并没有明确自己的道路

汪品先院士:不钻象牙塔,不当外包工,形成中国学派参与国际学术竞争

和经济一样,当代的科学已经全球化,但是类型不一。

重大成果出在发达国家,出新的思路、新的结论,相当于经济贸易中出高端产品。

发展中国家也出成果,通常是材料性或者呼应性的成果,相当于贸易中的原料、低端产品。

这在论文数量上是反映不出来的,无论是新数据还是新理论,都可以发表文章。

经济上我们已经在转型:改革开放早期靠出口打火机、领带夹,现在能够出口高技术。

科学上需要转型:从发展中国家出口数据的模式,转向也能进行深加工的新模式

换句话说,要改变从外国文献里找题目、从外国买来仪器进行分析再写出论文送到外国发表这种“两头在外”的模式。

汪品先院士:不钻象牙塔,不当外包工,形成中国学派参与国际学术竞争

说穿了,这就是“外包工”的模式,外包不要求创新。

现代科学在欧洲产生,往往带有欧洲的“胎记”,这在地球科学和宏观生物学中更加明显。

一些基于欧洲或者西欧北美的规律,被赋予全球性,说成是具有到处适用的普适性。

近十年来,我们在南海深部的研究中,恰好证明北大西洋有些模式在西太平洋并非普遍适用,“南海不是小大西洋”,不能照搬。

当然,科学真理只有一条,但是通向真理的道路不止一条,因此基础研究就会产生学派。

以中国所在地区的特色为根据,以中国的文化作为土壤,我们的科学家可以发挥自己的研究特色,形成中国学派参与国际学术竞争。

汪品先院士:不钻象牙塔,不当外包工,形成中国学派参与国际学术竞争

基础研究的转型,也要反映在科学家和大众的关系上。

有两种选择:科学家可以钻在象牙塔里自娱自乐,也可以在潜心钻研的同时接上“地气”,和群众密切联系。

我们主张后者,因为科学成果不仅可以转化为生产力,也可以转化为先进文化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科研队伍,关爱科学的群众也是全球最多: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会从领导干部到少年学生,如此重视科技研究和理工科教育。

这就是形成华夏新文化的标志:华夏振兴必须包括软实力的更新

中国在国际上不能总是孔夫子、太极拳,必须在传统文化里注入现代科学的活力,改造华夏文化,而这里就有科学家的责任。

科学的内容有时候偏深,行外人不容易懂。

但是科学家不应该“自闭”,需要鼓励科学家以普通的语言和群众及青少年交流,这就是“科普”。

应该提倡第一线的科学家、权威科学家从事科普,既是向纳税人汇报自己的工作,也是为现代科学注入传统文化作出努力。

汪品先院士:不钻象牙塔,不当外包工,形成中国学派参与国际学术竞争

这里还包括使用的语言。

不少国家的科学家只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教学,放弃了本国语言,与外界隔了一垛语言墙。

但是创新需要文化土壤,这土壤首先是母语文化。因此我们主张双轨制,采用英、汉两种语言进行科学交流。

英语是当今科学交流的世界通用语,掌握英语是进行基础研究的必备条件。

但是历史上通用语是变的:牛顿发表三大定律用的是拉丁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用的是德文,英文到了20世纪晚期才成为世界通用语。

有3000年传统的汉语不该断送,应当随着科学发展而再生

汪品先院士:不钻象牙塔,不当外包工,形成中国学派参与国际学术竞争

展望2100年,世纪之交的未来人很可能会说: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的头等大事,而“不钻象牙塔,不当外包工”的中国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论文全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22年第3期,原标题为《基础研究:不钻象牙塔,不当外包工》, 欢迎订阅查看。

内容为【科技导报】公众号原创,欢迎转载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成果报道、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智库观点、科技评论、热点专题、综述、论文、学术聚焦、科学人文等。

相关阅读 >>

蚂蚁科技注册资本增至350亿 增幅约47%

openai ceo:chatgpt周活用户数达到1亿、囊括92

任泽平谈恒大经历:不是为了1500万年薪,建言被批评格局不够

《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发现双星共有包层演化过程

期待!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会再次太空授课

apache log4j漏洞引“炸锅”,谁来保护网络安全?

辽阳移动公司为老年人定制专属服务,助力老年客户融入新时代

《明日之子》开发商从索尼手中拿回ip 计划2022年重新发行

mwc22丨中兴通讯cto王喜瑜:鹏路翱翔,筑数字经济之基

雷竞技阿灵顿major第八日前瞻:lgd与og的宿命之战!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