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博物馆联合天津大学开展海洋科研科普展演


本文摘自人民资讯,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20608220153639919287.html,侵删。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活动现场演示了水下偏振镜相机成像技术。 王在御 摄

活动现场演示了水下偏振镜相机成像技术。 王在御 摄

中新网天津6月8日电 (王君妍 王在御)“小朋友们,我们现在演示的是一种无人艇,它在海洋环境检测、海事搜寻与救助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高邈边操作手中设备控制无人艇,边为现场参加活动的小朋友们进行讲解。

2022年6月8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也是中国第十五个“全国海洋宣传日”。国家海洋博物馆联合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海洋科研科普展演活动。

活动现场演示了水下偏振镜相机成像技术。 王在御 摄

据介绍,现场演示的Dolphin(海豚)是一款在近海、沿海水域进行水文地理测量工作的无人水面平台。通过数据融合和观测平台管理,无人艇可以可替代人工操作,对大范围海域环境进行高效监测。在当代海洋环境检测、港口航道测量、海洋渔业监控、海事搜寻与救助、海上中继通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6月8日,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几名儿童观参海洋科研科普展演活动。 佟郁 摄

“只有了解海洋,才能更好的保护它。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小朋友们保护海洋、爱护海洋的意识。”高邈说。

活动现场还演示了水下偏振镜相机成像技术。水下偏振相机可有效提升水下成像的清晰度和可视距离,实现在浑浊水体环境中“看得清、看得远”。

6月8日,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一名儿童观看“海豚”无人艇巡航演示。 佟郁 摄

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胡浩丰介绍,现场演示的这台水下偏振相机,已经成功实现了在浊度海水环境中的清晰成像,也曾完成国内水下偏振成像系统的首次成功海试。未来,它还将应用于水下勘探,渔业养殖等领域,为我国的海洋科考和海洋开发提供更多帮助。

相关阅读 >>

经济日报评论:严堵网贷管理漏洞

放缓招聘、削减开支,欧美芯片行业下行拐点来到了吗?

世界首富贝佐斯领养中国小女孩,硬性规定:每月必须花光20万

距离150亿公里之外 我国计划于2049年探测太阳系边际

苹果采用冻结招聘岗位、推迟奖金发放等举措进一步削减成本

古剑奇谭网络版新版本临近,玩家都疯了?团队招新送鸡蛋一筐

排水量高达6700吨,中国又一个海上怪兽,已在南海方向作业

说啥也不卖!我国掌握唯一专利,绝不出售,美日千亿美金求购遭拒

微软招募核能专家,拟用小型核反应堆为ai和云数

“洗手液战神”伊森归来,吸血鬼夫人是否能躲过一劫?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