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二罗故事,侵删。
2017年,青岛中乌特种船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的网页上出现了一位乌克兰专家的名字,并且,其介绍栏上还出现了这么一句话,那就是“他愿意将有生之年奉献给中乌特种船舶研究设计院的创办与运行工作”。
这个“他”,就是参与设计建造了苏联时期所有航母的“航母之父”瓦列里·瓦西里耶维奇·巴比奇。

无独有偶,乌克兰著名科学家、安225设计师金琴科·瓦列里·彼德罗维奇也来到了中国发展,如今定居在辽宁沈阳。
包括航母之父和安225设计师在内,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后,一共有200多名乌克兰技术人才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发展,帮助我们研发了2000多个科研项目,助力了我国军事技术的发展。
他们都是基于什么原因来到中国的呢?

乌克兰专家出走他国
20世纪90年代,因为种种原因,苏联被迫宣布解体。这个时候,乌克兰等加盟国也抓住机会宣布独立,成为了新的主权国家。然而,乌克兰后续的发展却也不太顺利。
苏联全线崩溃的时候,乌克兰就已经有所预感。抢占先机的它, 在苏联解体之际就瓜分走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其中包括了1000架飞机、6000多俩装甲车和300多艘军舰 。
而作为苏联原本的核心军事基地,乌克兰也集中了大量的军事技术和人才。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还从苏联身上继承了一笔十分昂贵的“遗产”,那就是一些杀伤力极大的核武器。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军事防御能力也没有下降,反而成为了西方国家十分忌惮的对象。
乌克兰也就借着这个机会在国家上左右逢源,通过出售技术和各种军事物资赚取了大量财富,谋求了不少福利。
然而,当时腐败黑暗的乌克兰政府并没有能力带领乌克兰人民迎接更好的明天。

在不重视技术更新的情况下,原本底蕴不足的乌克兰很快就失去了军事技术上的优势,再无法像之前一样有大笔的进账,百姓的生活质量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除此之外,由于乌克兰政府出现了不少决策失误,乌克兰国内局势动荡、百姓惶恐难安,经济发展更是受到极大限制。
等到乌克兰政府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情况已经糟糕到了几乎难以逆转的程度。

为了紧急挽救国家的颓势,乌克兰政府将仅有的家底都掏了出来,开始向国际出售大量核心技术。从短期来看,这种方式的确解决了当下财政缺乏的问题,然而,从长期来看,这种方法却恰恰抽走了乌克兰最蓬勃的生机。
更不用说,后来乌克兰还在北约的哄骗下,主动销毁了国内的导弹发射井和一些核武器,使得原本还对其有所忌惮的国家纷纷露出了丑恶的嘴脸,开始肆无忌惮地抢走它的大量资源。
这样一来,乌克兰的经济情况就更加糟糕,而科学家们的待遇也随之下降,甚至还失去了仅有的研发经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科研经费的大量乌克兰专家也只能待业在家,拿一些基础的工资勉强维持生计。
更惨的是,乌克兰政府为了节省一些支出,后来还撤销了很多机构,没有再像以前一样为科学家们提供安全保护,这使得不少科学家因为乌克兰的动荡不安而时常遭遇生命危险。
在“郁郁不得志”和“安全得不到保障”两个折磨下,大量乌克兰专家纷纷出走他国,为自己谋求另一条生路。

中国的争取
事实上,这些专家们尽管在乌克兰境内没能得到重视,但其他国家却很乐意给予他们的优待。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为拉拢他们,开出了极其优厚的薪资待遇。
而那个时候,中国也同样加入了这场“人才争夺战”。

尽管从经济水平来看,中国还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存在不小的差距,无法开出比美国更优厚的薪资待遇, 但中国还是存在一个优势,那就苏联没有解体时,中国曾与苏联专家有过一段相对密切的合作,双方有一定的认识和友情基础。
而这段历史情谊,也的确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大量乌克兰专家因为信任我国,感受到我国的诚意,愿意拖家带口来到了中国发展。

中国的付出
乌克兰专家加入中国科研项目,是我国政府、科研机构都热切盼望实现的事情。因此,在乌克兰专家的安置和发展问题上,我国也投入了极大的关注。
一方面,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以及专门为科研人员提供的必要安全服务,都让这些原本在国内忍受安全威胁的乌克兰专家感到安心,而免费住房和家属安置,也让他们能够更专心地投入到研究里而再没有其他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中央领导的认可和重视、大量科研经费的提供以及可以在项目中起到主导作用的“诱惑”,都让他们更愿意在中国研发技术,为中国科研事业奉献一生。
而从结果来看,这些乌克兰专家也的确在来华参与航母研究、坦克研究和驱逐舰研究后,真正做出了一些成绩,为中国军事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助力。
而我国也给予了他们应有的优待。双方都在这一“交易”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小结:
乱世能出英雄,却很难让科研人员出成果。这也是乌克兰局势动荡、经济衰退后,大量乌克兰专家纷纷出走他国的原因。
从航母之父到安225设计师,大量乌克兰技术人才之所以会来到中国,也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的诚意、能够从中国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如安全、待遇、发展和重视等等。而有了这些专家的加入,中国的科研发展也有了更大的保障。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能够与这些乌克兰专家,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实现更密切的交流与合作,一同助力中国科研的发展。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相关阅读 >>
研究表明:从海洋中排放的超1/3 dms并不能帮助形成新云层
飞猪旅行客服改签电话已更新大全2023(已更新中/更新)星链劲敌oneweb完成太空互联网部署 5月份为美国
碧蓝幻想versus:关于gbvs出新角色给想入游戏的新玩家的一些科普
阿里公布2022“研究型实习生”计划,优秀实习生有望获cto推荐信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