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雷锋网,原文链接:https://www.leiphone.com/category/industrynews/boOKrlDyVPkRD7DI.html,侵删。
1857年,一位俄国艺术家——亚历山大·伊凡诺夫在一幅巨幅油画上留下了最后一次笔触。
这幅名为《基督显圣》的画作,倾注了他20多年的心血,也是世界上耗时最长的艺术作品。
仅一年后,这位艺术家便长辞人世,享年仅49岁。
百余年过去,一位艺术家仅用时数分钟,就创作出了一幅精妙且美轮美奂的画作,在佳士得被喊出了43万美元的高价。
然而,在画布的另一侧,执笔者并不是“人”,而是一个由算法和程序组成的AI。
很多年前,AI与人类“抢工作”这事,就一直存在广泛的争论。事实上,这个问题无需讨论,中国已经连续11年出现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问题,2021年更是出现了人口净增长几乎为零的事实。在未来,我们将担心是AI能否接替足够多的人类岗位,而不是担心人类被抢饭碗。
万科、红杉中国、浦发银行等大公司,也开始尝试引入数字化劳动力,数据上来看,对生产力提升不少。
但另一方面,人类对于AI的感受又是复杂的,比如,在人们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念头,那就是AI无法取代人类进行需要高度灵性的艺术和内容创作。
许久以来,我们都认为,是人性中对美的追求,能够让我们的文明产出大量震撼人心的内容作品。而人工智能毕竟不是人,美学也难以被量化,要AI代替人类创作内容,岂不是痴人说梦?
但是,随着技术的演进,创作内容,很快也将不再是人类的“特权”。不过,不同于消费级内容的创作,在艺术的神圣殿堂里,AI艺术家,能够慢慢从“科幻”走进“艺术”么?
一、"助手时代":工具化AI辅助创作效率提升
传统印象中,内容创作无非两种模式——PGC(生产商创作内容)和UGC(用户创作内容)。
而这两种模式都有弱点,雷峰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所谈及。
简单来说:做PGC太贵,做UGC又太滥。
举个例子,如果只让画家画画,那么内容就难以量产,用户容易审美疲劳;而如果让每个用户都去画画,一方面必定有大量参差不齐的内容大行其道,白白浪费了时间和资源。
这样一来,AIGC(人工智能自主生成内容)的模式就有了土壤。
从有声书、语音助手、智能创作辅助的角度来看,AI参与创作,可以帮助人类更快、更便宜,也更可控的输出,对内容创作生产有巨大的赋能。
而下一步,在虚实并存的前元宇宙时代里,AI创作的内容将越来越多的出现,可以说在消费级内容中,AI在未来5年出现一个井喷,似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在2022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演讲中,特意提到了AIGC。他成为国内BAT级的掌门人中,第一个公开探讨这个话题的人,甚至也是全网第一个深度探讨这个话题的人。
他认为,再过十年,现有的内容创作就将被AI所颠覆。不过,这一过程绝非一蹴而就,AIGC的发展,也遵循了一种“三段论式”的发展轨迹。
AI技术最早被应用于内容生产领域时,人工智能还只能做人类的“助手”——用辅助性的手段辅助内容生产的进行,比如AI语音合成、计算影像等,都可以看作是AI辅助的典型。
在“助手时代”,AI还只是“无情的内容生产工具”,执行的也不过是简单、重复的劳动,以解放创作者的生产力。
举一个例子,李彦宏去年的新书——《智能交通》,在读者中反响不错。今年4月,有声书版的《智能交通》上线,乍听起来几乎就是李彦宏亲声讲述,而此书20万字的体量,如果是百度老大亲自上阵录音,耗时难以想象。
此处,就是百度的AIGC技术,在采集了几百句语料后,通过分析声音特点,利用AI技术进行了高拟真的合成,几乎可以做到语音的“以假乱真”,为李彦宏节省了数百个小时的时间。。
“技术太厉害了,连鼻音都能模拟出来。”一位用户如此反馈道。
除去文字和语音的转换,AIGC作为助手,还在许多内容生产领域发挥着作用。
在不少影视作品中,AI换脸是一种常用的辅助手段,来协助替身特技动作或其他特效场景。电影《速度与激情7》上线前夕,主演保罗·沃克因车祸去世,最终补拍的那段经典的离别场景,就用到了AI换脸技术,给剧中角色交代了一个完整的结局。
电影《速度与激情7》幕后
艺术品修复,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耗时耗力的技术活。要修复古代艺术品因各种原因而产生的瑕疵,修复师往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而在百度2022世界大会上,百度AI现场表演了对古画《富春山居图》残卷的AI修复。
在AIGC技术的帮助下,命运多舛的《富春山居图》终于能够回归"本来面貌",在最终揭晓前,不仅是前人,今人也难以想象AI还有这样的妙用。
除去换脸和修复,AI作为“助手”还有其他用武之地。建立在百度文心大模型的技术基座上,百度AI开放平台还支持智能审核、图像清晰度增加、文本纠错等实用的协助功能,解放了创作者大量的生产力。
二、"协作时代":AI在指导下完成"命题作文"
李彦宏将AIGC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正是我们现在正身处的阶段——称作“AIGC的协作阶段”。
如果说,在“助手时代”,AIGC只是创作工具;在“协作时代”,AI则正在慢慢成为内容创作的主体,能够依据给定条件自主进行内容创作。
先说技术层面:AIGC模式的演进,体现的是AI从“弱”到“强”的进步和发展。
在“助手时代”,AIGC工具应用的大多是“弱AI技术”——也称应用型人工智能技术。不讲那些难懂的术语,简单来说,“弱AI”只能解决限定范围的问题。
Google的AI“阿尔法狗”下围棋世界第一,但你想让“阿尔法狗”告诉你最近的餐馆在哪?对不起,做不到。
而“强AI技术”则不同,它旨在面向更通用的领域,包罗万象地解决用户在诸多领域的问题,它具有学习、解决问题和规划未来的能力,甚至能够思考,乃至具有自我意识。
当然,现在的技术,还远称不上达到了“强AI”的标准,也没有任何人预测强人工智能还需要多少年才会到来。然而在内容生产领域,AI技术的通用化正迅猛地发展。
2020年的百度世界大会,是度晓晓首次面世。彼时,它还只是一个虚拟AI助理,是“小度”的升级版。比起“协作”,更像“助手”。
而2年过去,度晓晓的边界还在不断地扩展,正慢慢地从“它”,变成“她”。
相关阅读 >>
金币大师游戏客服电话大全已更新2023(在实时/更新中)微软专为网络安全专家推出AI聊天机器人
携程旅行改签客服电话2023今日更新钟薛高发布sa'saa系列冰棍新品,称由AI打造,定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AI》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