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获取原始数据超1480GB 我国火星探测任务科学研究成果发布


本文摘自央视网,供稿:人民资讯,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20918134639507528632.html,侵删。

本文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国家航天局消息,截至目前,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已获取原始数据超过1480GB,我国科学家团队依托数据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科学成果。多项研究表明,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区存在水活动遗迹。

经过祝融号一年多巡视探测,科学家在其获取的图像中发现了富含水矿物的板状岩石。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 刘洋:(岩石)颜色比较亮,我们通过光谱的数据看到它的成分富含一些含水矿物的盐类,比如说硫酸盐,它在土壤颗粒之间起到一个胶结作用。

这些岩石与水活动紧密相关,科学家推测,水活动大致发生在火星亚马逊纪晚期。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 刘洋:近10亿年来,火星可能还有一些适宜生命起源或者是存在这样一些气候条件,也很可能是在地下的一个相对温和的空间当中。

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此次探测任务在国际上首次形成该区域的基础地图。其中,环绕器携带的高分辨率相机能够获取空间分辨率约0.7米的图像。火星车则在地表进一步详细探测和成像。

天问一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刘建军:通过这些13台载荷组合,包括(火星)它的形貌、浅层结构、磁场、气象特征,形成一套完整的全球综合性探测和局部详细探测,再加上着陆区的重点探测。

祝融号目前正在休眠,预计年底火星环境条件转好后自主唤醒,继续向南行进。

天问一号任务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 潘永信:因为我们正好在一个火星的南北交互带,有人推测是个古海洋的边界,所以我们(向南)往边缘去,地质现象会更加丰富。

此外,科研团队利用天问一号探测数据,已经在火星地下浅层结构,火星空间环境中磁场、离子与中性粒子分布情况以及火星重力场等方面,获得了一批优秀的科学成果。

天问一号任务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 潘永信:祝融号巡视车到那以后会带着各种科学仪器的载荷,就像我们科学家的眼睛一样。天问一号给中国科学家提供了第一手数据,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从最根本上来解析我们的科学故事,从用别人的数据到用自己的数据,数据的自主性就预示着我们在科学发现的主动性。

通过天问一号任务,我国实现了数亿公里的长距离数据传输,从技术、工程、科学成果等多个方面为我国后续的行星际探测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阅读 >>

梦幻西游:紫禁城爆总5开打剑会3胜4负

游戏王决斗链接:爆展启动,碳素龙同调构筑起飞了!

锤子论坛下线!锤友自行开发锤友论坛app:用户感动

国际版 vivo x100 5g 手机配置曝光

手绘感人治愈游戏《青蛙之歌》年内登陆pc平台

不服不行!三星竟是苹果m1背后功臣:新m2处理器又要靠它了

美国为何花费上千亿美元 重复50多年前的登月探索?

oppo耳机获“史诗级”升级:所有安卓手机均可弹窗

美国反对也没用!意大利铁了心要回报,中国困扰多年难题将被解决

《战地2042》第3赛季:兵种分类系统将回归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