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来看世界呀,侵删。
6月17号,我国发射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仅仅是6个小时之后飞船就和空间站核心舱对接,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成了第一批入驻我国空间站的航天员。如今3个月的在轨驻留任务快要结束了,不久后3名航天员就要返回地球。

我们都知道空间站环境中微重力,而地球上我们洗澡很容易,水会因为重力聚集在澡盆中,就算是淋浴水也会自然地从上而下落下,冲刷着我们的身体。可是在空间站中水却不会以这样的规律运动,它们倾向于因为表面张力形成一颗大水球,漂浮在空间站中,所以在空间站中航天员不能冲澡。他们只能用免冲洗的洗涤剂、洗发水“洗澡”,洗脸其实就是用湿巾擦拭。

人体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的污垢,毛囊会分泌油脂、汗液,皮肤也会产生很多碎屑脱落,。在地球上一天不洗澡就会感觉有些许不适,三天不冲洗就感觉难受,3个月不能好好洗澡,其中滋味大家自行想象吧。航天员肯定能很好地照料自己的身体,可是在宝贵的太空就算是擦拭的方式洗澡,也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水资源,洗澡的条件十分简陋。

这样简陋的洗涤条件自然不利于去除人体表面的污垢,虽然也能一定程度上保持身体的清洁,却始终不如地面之上。不过目前看来,这对航天员的影响并不大,不管是国际空间站还是我国空间站的航天员,看起来也不像地球上3个月不洗澡那样邋遢,只不过看着头发似乎会有一些油腻,但是这不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工作。

航天员们肯定会想念地球上的洗澡、上厕所方式,地球生命诞生于水,人类对水也十分依赖,当航天员们从太空回来之后他们会经历什么呢?毫无疑问的是他们会因为微重力环境对骨骼肌肉的影响,而暂时不适应长时间的站立,需要一定时间恢复。不过这倒是其次,和本次说的问题关系不大。

在航天研究中,太空环境对航天员生理的影响也十分重要,这是从短暂的太空旅行到太空驻留、从近地航天到深空航行所需要收集的资料。航天员作为航天任务的执行者,但是他们自身却也是“实验对象”,他们的生理参数变化很重要。而太空环境对人的免疫、循环等各个系统都有影响,免疫系统、人体菌群都是人类免疫的组成部分,为了了解这些内容可能需要采集体表的微生物。

国外就进行过类似的研究,研究人员特别想了解空间站的微生物群落,在太空飞行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主要目的是了解空间站中的微生物群落,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设计诊断和对策,以确保机组宇航人员的健康,特别是在长时间的太空飞行中。

科学家们从一名宇航员的嘴、鼻子、耳朵、皮肤和唾液中提取了88份身体拭子,对其微生物图谱进行了表征,发现空间站表面的微生物群与机组宇航人员的皮肤相似。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也在太空中和航天员经历了同样的环境,一样经受了更强的宇宙辐射,尽管可能性非常低微,但是也需要抵防变异微生物的影响,所以航天员回来后需要隔离,进行恢复训练的同时参与研究。

而隔离的一个重点是保障航天员的健康。在太空中航天员的免疫系统会受到影响,他们的生理已经适应太空环境,回到地球后需要重新适应,需要重新置身于地面微生物环境中(微生物分布广泛,空气、水中都有很多),可能因为免疫系统受影响而遭受微生物的侵袭;同时由于地面上疫情的因素,也需要将他们隔离,尽量减少和外界的接触。

也就是说,航天员们回到地球后也许不能第一时间就洗澡,需要在参与相应的样本采集之后,才能美美地洗个澡。他们总是很忙碌,飞天之前要训练很长的训练,在空间站中需要安装、调试设备,还要抽空进行太空生理的研究,回到地球之后依然要广泛参与相应的研究。航天员的3个月太空任务从选拔到后期的恢复性训练、日常工作,需要的时间大概是几倍吧。
相关阅读 >>
人民日报评星巴克事件:提供过期产品,品牌再大也不可能长久保鲜
【高质量发展蹲点调研采访】普安:“黑科技”下乡揉出时尚“网红茶”
韩国电竞记者爆料:edg有选手被挖,lck队伍已经开始接触viper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