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寒潮,何以过冬?


当前第2页 返回上一页

相比于营收数据不佳,悲观情绪的蔓延往往更为致命。为了提振信心,多家厂商开启了频繁的股票回购计划。腾讯在2022年拿出了211亿元进行股票回购,比此前十年回购金额相加总和还要多。

游戏寒潮,何以过冬?

同样身处港股的中手游也从9月开始启动回购计划,截止10月已累计回购超1500万股。上市公司频繁回购,既是体现管理层对公司业务的信心,也为稳定投资人的信心。吉比特则采用净利分红的方式,将前三季度净利10亿元全部以分红方式回馈股东,以稳定股东的军心。

股价大跌,大量资金用于回购股票或分红,厂商今年投资步伐也明显放缓。腾讯今年前三季度在游戏行业的投资仅有10起且大多倾向于海外,与其过去两年总共129起投资形成了鲜明对比。今年腾讯网易的投资标的也更为务实,瞄准的都是具体的制作人或是知名的IP,目标是投资之后能够看到明显的产出。当然也有完美世界这样选择收缩战线,卖掉海外业务专注于自己核心业务的厂商。

总之,面对不确定性,各家厂商都不再是随时准备砸钱的阔绰模样,转而以更为保守的财务策略应对当下的局面。事实上厂商预感到寒气比外界更早,B站等公司在股价处于高位时通过发行新股等手段融资到大量现金与可转债,早早为过冬做好了准备。面对寒冬,备足柴火永远是明智之选。

卡脖子的到底是什么?

游戏业遭遇寒冬是由许多因素叠加产生的。这其中有很多客观因素,国际局势动荡,疫情反复等因素都不是个体能够左右的,而人口红利消失与硬件更新停滞则是将厂商拖入存量市场争夺的主要原因。

在国内,手机硬件市场自2019年开始就在不断下滑,今年也没有回升的趋势,高通公司CEO安蒙就表示:“属于智能手机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全球PC市场同样显现销量萎缩趋势,今年Q2出现十年来最大降幅,五大品牌Q3的总销量几乎回到了十年前的水平。

游戏寒潮,何以过冬?游戏寒潮,何以过冬?

硬件销量疲软的背后是人口红利的消失。无论是显卡还是手机,这两年都处于疯狂的消库存阶段,硬件的这种状态其实也蔓延到了软件领域。游戏厂商们同样在“消库存”,只不过消的不是积压的产品,而是只会做重复产品的团队。

无需讳言,国内从端游时代起步到页游、手游时代发展,很多时候就是从模仿起家。厂商模仿热门爆火产品做一个70分的仿品,通过渠道分发给特定目标人群,挣了不少快钱。然而这条捷径留下了很多副作用,比如厂商对版权抄袭的不够重视,对用户口碑的忽略无视,对涉赌、外挂等灰色产业的放任不作为等等。如今游戏业内的各种怪象都是那时埋下的种子。

只不过在行业热火发展的时候,很多问题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当行业进入到增长放缓甚至衰退期,相关问题就会集中爆发。2018年的那次版号停发对业内冲击很大,但同时也要看到那一次的震荡至少带来了两个向好趋势。一是版权意识明显加强,二是涉赌游戏全面清理。前者使画师的利益得到保障,让厂商舍得在IP上做更多投入,间接促成以美术为重要卖点的二次元游戏此后几年的连续爆发。而后者原本是电子游戏被污名化为毒品的罪魁祸首之一,大量棋牌游戏背后的灰色产业链不但吸取不义之财,也持续伤害游戏在主流舆论中的形象,将它们清理出游戏队伍非常有助于化解舆论对游戏的误解。

如今游戏市场,棋牌、老虎机、捕鱼等游戏渐渐退出主流视野,但游戏开发重数量不重质量,吸金游戏口碑与营收倒挂的情况依然十分普遍。回看《原神》上线已经过去两年,厂商对标《原神》的竞品有的上线就衰落,有的直接被砍掉,除了一个《幻塔》再无成功案例。早年市场上允许十个类《刀塔传奇》游戏同时都挣钱,但存量市场遵循的却是头部通吃的规则。厂商们发现,手里的团队靠模仿做不出《原神》,而继续做同质化产品做得速度再快也变不成收益了。

游戏寒潮,何以过冬?

外网预测《原神》总开发成本达5亿美元

一边是同质化的流水线产能过剩,一边是高质量的内容产能不足。游戏业遭遇的困境,与实体产业何其相似。所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很多人将游戏软件发展赌在硬件技术的突破上。正如互联网颠覆了街机游戏,智能手机颠覆了PC与主机市场那样,人们相信下一个硬件爆发必将洗牌行业。只是现在没人知道那个版本答案在哪里。

如今VR\AR模拟现实、云游戏、WEB3.0、人工智能以及脑机接口等新技术都在各自的方向发展。不管是什么技术方向突破,游戏都最有可能成为第一批受益者。国内厂商都程度不同地切入了这些新兴领域,其中不乏大力投入者,比如腾讯阿里都在深耕云计算技术,字节大力投入PICO的XR硬件领域,新兴的脑机接口技术也成为米哈游、三七互娱等厂商争相投资的赛道。

游戏寒潮,何以过冬?

或许这也是有人会说“只有实业能够兴国”的原因所在,硬件没有软件不行,软件没有硬件同样难以单独发展。现在游戏业遭遇的瓶颈,从某种意义上确实可以说是游戏软件“追”上了硬件发展所导致的。

不过这样说多少有点软件自己不作为却甩锅硬件的嫌疑。事实上游戏自身还有另一个突破方向,就像吃鸡游戏自2018年开始火遍全球那样,以一种全新玩法拉动全球游戏消费,衍生多种不同题材,这是光靠软件创新也能做到的。

而这种玩法创新之所以受到全球玩家的欢迎,其实是因为玩法背后的文化基因回应了这个时代玩家的焦虑与欲望。所以游戏除了能够在硬件层面破局之外,如何在文化层面破局也是从业者的一大课题。开发者们与其等待AI或VR领域的技术突破,不如想一想如何以自己的产品去回应21世纪这个世界的呼唤。

结语

“又买了一点,虽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今年10月知名投资人段永平第六次加仓腾讯。

对有些人来说,今年Q3是游戏寒冬,但对另一些人而言,这又何尝不是抄底的机会?

如今的中国厂商,至少站在了与海外厂商同台竞技的同一个舞台上,在技术、美术等很多方面我们已经不输他人。工具都备齐了,下面就看如何上台演出。

市场红利不再,硬件红利未至,这个冬天的确难熬,但它同时也是甩掉赘肉轻装上阵的机会。正如在这个大环境下总有人发问“凭什么《原神》还有增长?”那样,增长的机会永远在那里,就看如何将它找出来。

返回前面的内容

相关阅读 >>

你玩过几款?the verge公布2022年十大switch游戏

日本游戏公司会在接下来的游戏收购潮里扮演什么角色?

游戏世界的“一纸文书”,谁说了算?

解谜探索游戏《超级领地:六英寸之下》发售日公布

索尼公布2023即将发售的一些游戏和产品

中国游戏出海简史:征程与远眺

《掠食》创意总监表示,游戏起这个名字都是b社逼的

游戏代理平台哪个好呢?你知道吗

乙女游戏《冷然之天秤》新玩法及系统介绍 18日登陆ns

日本某游戏店老板因贩售一张19美元的宝可梦假卡而被捕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游戏》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

    正在狠努力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