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链”飓风:代工厂的宿命与远方


本文摘自飞象网,原文链接:http://www.cctime.com/html/2022-11-22/1636208.htm,侵删。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苹果链上的公司,“境外某大客户”但凡有个风吹草动,在供应商那就是一场飓风。 

飓风起于青萍之末。本文将从现象入手,拆解整场飓风的缘起、当下与未来。

对于歌尔股份、立讯精密、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厂,社会舆论方面是极其拧巴的。 

一方面,是害怕这些代工厂会外流。

“果链”飓风:代工厂的宿命与远方

比如这位网名“南方公园821”的知乎网友,就看好富士康在印度的前景。 

“果链”飓风:代工厂的宿命与远方

再比如这位知乎“一夜寒冬”的网友,表达了富士康对郑州的重要性。 

但是另一方面,从来没有一个人表示过自己乐意去代工厂打工,也没有人以在代工厂工作而自豪。总之就是一副你去我推荐,反正我不去的态度。

电子代工厂是血汗工厂么? 

我们对代工厂的理解,其实一直停留在血汗工厂的固有印象上。

富士康在大陆的上市公司工业富联的财务报表,告诉了我们一个典型的代工企业或者说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应该有的样子。 

首先是较低的盈利水平,对应的是销售净利率一般在5%以下。

“果链”飓风:代工厂的宿命与远方

当然这个销售净利率水平也没有特别低,A股销售净利率中位数在8%左右,倒数20%的门槛为1.5%。

再有就是轻资产,这也非常符合大家的常规认知。

“果链”飓风:代工厂的宿命与远方

我们看工业富联这些年以来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最近今年这个数字都在50倍以上,这其中的含义就是固定资产并不是公司运营的核心要素,因为依靠固定资产运行的行业,固定资产周转率通常都会在4以下。

资本密集度指标也可以反映出工业富联的资本开支强度,每年的资本开支只占到营业收入的1%出头。 

剩下的就是与我们固有印象不同的地方。

虽然富士康被很多人称作“血汗工厂”,但这家公司的核心并不是压榨流水线员工,而是真正的运营管理水平。

“果链”飓风:代工厂的宿命与远方

富士康的员工薪酬一点都不低,而且员工薪酬在收入中占比也不高。从成本构成的角度看,工业富联的收入中,员工薪酬只占不到6%,2021年人均薪酬12.87万。

这个数字确实不算高,但A股全部上市公司中位数也就是16万左右,相对应的歌尔股份8.38万,立讯精密7.28万,因为汽车业务拉高了人均收入的比亚迪,才刚刚超过11万。 

富士康的员工收入,可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公司的财务非常的稳健,非流动资产非常低,不到总资产的10%,现金类资产超过总资产的30%。

不管我们对富士康有什么的看法,富士康都是一个经营管理水平很高的代工企业样板。如果你不仔细翻工业富联的财务报表,我相信你一定会低估郭董真正的能力。 

我们其实想要知道的是,像富士康、立讯、歌尔这些代工厂,真的会像纺织行业那样,有一天要外流到东南亚,最后到印度么?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我们有全产业链,代工厂不会轻易搬走的,可我们一开始也是什么基础都没有,最后一步步建设起来的。

问题的核心是资本开支。

富士康确实是代工厂的典范,轻资产,低资本开支。但现在的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表面是小米加步枪的代工,实际却是飞机导弹重资产武装起来的制造业大厂。 

1、既要又要,被逼出来的苹果链 

这事说起来还是苹果闹的。 

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于2011年10月逝世,擅长供应链管理的库克接替了他的职位。 

“果链”飓风:代工厂的宿命与远方

乔布斯之后的苹果,最明显的特征就对股东越来越慷慨,资本开支上却越来越抠。 

在乔布斯时代,苹果既没有分红,也没有回购。库克时代的苹果,既有分红又有回购。自2013年以来,苹果用来回购的资金与净利润相差无几,部分年份甚至回购金额要超过自由现金流。 

与此相对应的是,2011年苹果的资本开支绝对值上并不低,共有75亿美元,后续也基本上维持这样的水准,但资本开支与折旧摊销的比值却逐年下降,最近三年这个水平还不到1,这表明苹果现有的资本开支还不够维持正常的简单再生产的水平。 

我们知道,乔布斯之后苹果的CEO库克,是供应链管理的高手中的高手。既然是供应链管理,什么二桃杀三士,AB角,养备胎这些套路,当然是驾轻就熟。苹果既要维持股价,还得给股东分红,资本开支上就得克制。这也没办法,既要又要,又当又立,即便你是苹果也不行。 

可问题是,苹果的产品,为了体现出独一无二的格调,大部分零配件跟安卓系统不通用,导致设备什么的都得定制,而且苹果产品基本上三五年一换代,每次换代以前的设备基本报废,代工厂压力山大。

我们以欧菲光为例,2020年被踢出苹果链之后,欧菲光当年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损失24亿,而历史上欧菲光年度最高的净利润也只有不到9个亿,由此可见代工厂资本开支的强度之高。 

面对经营压力,苹果想的办法就是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将资本开支前移,要求代工厂自带干粮上设备,作为回报,苹果在价格和订单上给予一定倾斜。 

这儿就可以看出郭董的水平了。第一代IPHONE上市的时候,苹果找到了富士康,将不同供应商提供的零配件和材料运到富士康,由富士康做最后的组装。

后面我们知道,公开的说法是,为了防止富士康一家独大,苹果还扶持了纬创、和硕,并且在大陆培养起了立讯精密、蓝思科技、歌尔股份这些供应商。 

实际真正的原因是,郭董太贼了,只做轻资产的组装环节,坚决不往上游的零部件环节延伸,因为上游环节资产太重,容易被苹果绑架。 

阅读剩余部分

相关阅读 >>

哲思 | 惊人的四大定律,越早知道越好

【答疑】银行卡号为什么那么长?有什么规律?

经济日报评论:虚拟货币炒作当休矣

3月国内手机出货量跌超四成,有分析称5g手机销量在瓶颈期

魔兽怀旧服p3版本的王,削弱的t5,boss时间大幅度缩减!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全部既

刘强东卸任京东ceo两个月套现18亿,他要退休了吗?

canalys:2021年第三季度美国pc出货量3030万台 同比下降16%

你不努力,永远不会有人对你公平, 只有你努力了,有了资源……

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亮相,商用终端年底面市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