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飞象网,原文链接:http://www.cctime.com/html/2022-12-2/1637204.htm,侵删。
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自1998年邮政、电信分营以来,虽然历经多次改革,但始终停留在被动改革、被动创新、自我封闭发展、自我创新发展的阶段。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这样的内部管理与创新机制对于互联网大发展时代、共享经济大发展时代已经处于落后阶段,甚至会阻碍通信科技的进步与融合。唯有建立跨企业间、跨行业间的合作机制,唯有站在国家数字经济、网络强国战略角度的发展方有更大作为。本文从回顾通信业改革以来,浅析了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发展创新之路。
一、通信业改革历程回顾
1982年国务院批准通信业执行“三个倒一九”政策,这给通信业加快原始积累、加快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1994年国务院推动打破通信业垄断、引入竞争等政策开始,邮电通信业迈入改革进程,历经邮电分营、寻呼剥离、移动分营、政企分设、南北拆分、网通融合等改革。
(一)阶段一:打破垄断、政企分离(1994年-1998年)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通信业经历了从国有到民营、从垄断到竞争的改革过程。1994年中国政 府启动通信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政企分开、邮电分营”的改革方案。当年国务院批准邮电部将邮政总局、电信总局改制为单独核算的企业局。同年1月由电子部发起成立吉通通信,主要负责“三金”工程建设。7月经国务院批准,由电子部联合铁道部、电力部、广电部成立中国联通公司,中国联通的成立是我国电信行业深化改革、打破垄断的重大举措,是中国通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1995年电信总局的政 府职能转移到邮电部相关司局,逐步实现政企分开。1997年中国电信(香 港)公司成立并上市,中国通信业迈出股份化的第一步。1998年国务院以电子部、邮电部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部不再直接经营电信业务,成为电信业的监管机构,各省也随着机构与职责的调整将电信与邮政自上而下进行改制分营。至此,通信业打破垄断,实现政企分离的改革拉开序幕。
从总体上看,第一次通信业改革初衷以打破垄断、政企分离为主要目标。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专业化、分业经营是建立市场体制的重要思路之一,因此,这一次改革总体算是成功的。
(二)阶段二:业务重组、全面竞争(1999年-2003年)
经历第一次通信业改革后,虽然成立联通公司引入了竞争机制,但由于电信天然的网络资源垄断优势,造成联通成立4年来业务收入仅有电信的1/112,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争格局。因此政 府主导的新一轮通信业改革逐渐浮出水面。
1999年信息产业部对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进行剥离,分别成立中国电信、中国卫通与中国移动,同时将寻呼业务划归中国联通。同年中科院、广电总局、铁道部和上海市政 府发起成立中国网通。2000年铁道部将铁路通讯从铁道系统分离,成立铁通公司。新的业务重组形成通信业固话、移动和卫星通信之间的市场竞争格局。同年中国联通美港两地上市成功,中国电信谋求上市中途流产。2000年是通信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经过业务重组通信业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卫通、中国吉通、中国铁通的“七雄”割据的时代。
2002年,信息产业部又一次操刀,将中国电信进行南北拆分,将北方10省电信公司与吉通通信、中国网通重组为新的中国网通;将南方21省电信重组为新的中国电信。同年,中国联通回归A股,新组建的中国电信美港上市成功。至此,通信业由“七雄”时代变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卫通、中国铁通“六治”时代。
第二次通信业改革完全是在“入世”谈判、强化竞争等背景下的“摸着石头过河”。谁也不曾预测通过南北拆分打破电信垄断,却换来移动业务迅猛发展形成新的寡头垄断。这一次改革除了南北拆分打破通信业“全程全网”管理模式给后续改革带来诸多问题外,其他改革举措也算是成功的。
(三)阶段三:规模重组、优化格局(2004年-2008年)
经历第二次通信业改革后,虽然进入“六治”时代,但各家运营企业除中国移动业务发展迅速外,其他运营企业在业务范围、机制创新、竞争格局、互联互通上均在先天不足。因此,在国内外电信发展新形势下,新一轮通信业“六合三”的传闻应运而生。
2004年新组建的中国网通美港上市成功,同年中国联通将寻呼业务转给中国卫通,中国铁通正式作为国有独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直至2008年以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为契机,合理配置电信网络资源,既防止垄断又避免重复建设。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务部联合推动“六合三”方案落地。即: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络并吸收合并中国卫通,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成立新的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吸收合并中国铁通。至此,通信业格局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三个运营商均具备运营全网业务的能力。
第三次通信业改革是将全业务运营作为主基调,通过此轮改革,三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均获得一张3G牌照,不仅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减少重复建设,又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因此,这一轮改革较为成功。
(四)阶段四:做大做强、稳步发展(2009年-2018年)
三次通信业改革历经15年时间,通信业进入稳步发展的10年。这十年当中,在监管机构的要求下,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不断扩大网络覆盖、提速降费等工作。这个期间通信业改革的大动作基本没有,但是小动作不断。如:2013年引入首批19家虚拟通信运营商,与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在业务上形成合作关系。2014年为进一步减少通信基站与铁塔的重复建设,在国家部委的推动下,由三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投资组建的中国铁塔正式成立。从虚拟运营商牌照的发放,到三大电信运营商联合组建铁塔公司,中国通信业新一波改革似乎进入了深水区。
二、“小圈子”业务现状简析
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由通信业改革初期的“七雄”变革为今天的“3+1”运营主体,虽然运营企业在改革中不断变革创新,但是自我封闭式发展的主基调没有变化,仍然是固步自封式发展,不仅影响了共享经济发展,也给国家投资与资源分配带来巨大浪费。业务现状举例简析如下:
(一)“*信”聊天业务发展
之所以以“*”代替,是因为3家电信运营企业都有自己的手机聊天软件,这3款软件分别是:移动的“飞信”、电信的“翼信”与联通的“沃信”。其中:移动的“飞信”是最早开发并发展业务的,之后电信与联通分别开发了“翼信”与“沃信”。以“飞信”为代表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聊天软件虽然开发不算晚,但一直处于自身体系用户的运行与维系,造成对市场的判断与预估不足,逐渐业务萎缩,败给了后来居上的“微信”。
相关阅读 >>
松树贷款客服电话大全已更新2023(实时/更新中)苹果 apple music classical 古典乐应用上架 app store
2023年3・15晚会:恢复出厂设置并非彻底清除手机数据 还需关键一步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