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年画作品只有三到六种颜色,但这幅五夜叉年画使用了22种颜色,每种颜色都需要单独雕刻色版,总共需印刷22次才能完成一幅作品。“做木版年画,是一辈子的事情。我要把手里的活做好,代代相传下去 。”杨乃东说。
除了木版年画,根据原神3.4版本“磬弦奏华夜”前瞻特别节目,《流光拾遗之旅》还将展示精巧绝伦的内画非遗技艺。记者了解到,《流光拾遗之旅》所寻访的内画传承人,为“衡水内画”代表性人物王自勇。“内画技法大多沿袭自国画,以中国山水为灵感源泉的原神场景与内画结合,相得益彰。”王自勇介绍。
“我们希望通过《流光拾遗之旅》这一项目的尝试,借助非遗与游戏的碰撞,让游戏玩家、青年群体有更多机会领略非遗的魅力。”米哈游相关活动负责人表示。
游戏生命力来自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张贴木版年画,是过年期间的传统习俗,在《原神》幻想世界之内,还有一场盛大的节庆热闹正酣。
在璃月地区,每年第一个月圆之夜为“海灯节”。相约海灯节,在这里体会传统文化魅力,已逐渐成为《原神》玩家群体每年的期盼和习惯。在去年海灯节期间,玩家可以“熔炼烟花”、解谜“灯中妙影”,并探寻背后的渊源。当时推出的戏曲元素新角色云堇,以及由云堇带来的的璃月戏《神女劈观》人气居高不下。《神女劈观》是由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杨扬演绎,在中外互联网上不仅引发玩家热议,更有粤剧、昆曲、黄梅戏等数十种戏曲表演艺术家自发翻唱。
今年海灯节的“纸映戏”灵感就来自中国传统皮影戏。在游戏中,“纸映戏”为“璃月”的一项传统技术,由纸制成的演员和幕布构成,在“手艺人”的操作下可上演精彩好戏。玩家可以通过“移动纸幕”,调整“演员”的行动路径,绕开“陷阱”走向指定目标,从而完成“演出”。这实际上是一种解谜类型的小游戏玩法,乐趣十足的同时又颇有皮影戏韵味。
游戏产品的生命力来自研发团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从《神女劈观》、“纸映戏”,到新春短片《鱼灯》及纪录片《流光拾遗之旅》等,米哈游在正持续努力让中华文化走出去。2022年,米哈游获得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上海文化企业十强、文旅部“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十佳案例”等称号。实际上,不只是《原神》创作团队,由玩家和粉丝所自发制作的节目“原神新春会”也将传统舞狮编排至节目里,展现青年群体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作者:宣晶
编辑:陈熙涵
责任编辑:柳青
相关阅读 >>
任天堂宣布建造新的“游戏制作大楼”:提升研发能力,减少外包开发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游戏》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