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飞象网,原文链接:http://www.cctime.com/html/2023-2-10/1642600.htm,侵删。
2月9日,对于近期“华为车BU王军停职”的消息,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对第一财经独家回应:“(此次)是正常的人事调整变动,(华为在车业务)方向上没有变化。”
有声音认为人事调动背后和王军负责的业务进展不顺有关,对于华为汽车战略调整的诸多猜测,余承东称之为“网上瞎炒作”。
王军此前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也是华为“HI模式”对外主要负责人。多位华为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王军目前人事关系仍在车BU下面,职位部分显示空白。
当天,华为“HI模式”合作方之一的阿维塔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经过巨量资源投入,HI已经成为华为最重要的技术资产。该人士认为,(人事变动后),华为不会改变该业务运作模式,但未来打法或将有所改变。
2月6日,一张余承东与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兼CEO谭本宏一同参观阿维塔新车的照片在网上流出。照片中,余承东身着一身黑色西装站在谭本宏的左边,站在谭本宏右边则为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而过往与阿维塔对接较多的王军缺席了这次活动。
在外界看来,这张照片从另一层面佐证了王军职务变化的猜想。在照片流出前的几天,“王军被停职,余承东将独掌智能车业务”的消息已在汽车圈发酵。
据记者了解,王军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在1月中旬。当时,阿维塔在上海举办限量版车型011的用户见面会,王军以合作伙伴身份出现在现场。
“1月底的时候听到过消息,但是内部也没有得到任何正式通知。”阿维塔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在过去的业务对接中,王军一直是华为方面与阿维塔高层之间的直接对话人,并且是阿维塔的首批车主之一,双方团队的联系很紧密。
“看到人事调动的传闻后,也感到比较突然。”上述内部人士说。
近年来,华为曾对汽车板块进行过多次调整,但此次王军职位变动之所以引起外界高度关注,与其负责的板块密切相关。
2019年4月,王军被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点将,从华为运营商业务部日本公司调回中国,负责华为在汽车零部件上的业务推进。在华为看来,汽车将是未来十年最具颠覆性的行业之一,从汽车的整体趋势来看,软件正在吞噬并占领整个行业,电子化、软件化、信息化正在代替以前机械动力部分成为价值中枢,这是华为的优势。
同年5月27日,华为内部正式刊发组织变动文件,批准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隶属于ICT管理委员会管理。该文件指出: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成为面向汽车的增量ICT部件供应商,帮助企业造好车。
这是华为首次对外明确汽车业务的定位,而王军则被任命车BU总裁。
彼时的余承东则主要为华为“卖车”奔走。华为内部人士曾对记者表示,芯片的问题不解决,华为手机业务的萎缩无法避免,对于华为来说,渠道的价值并不能任其流失。“更为重要的是,智选模式下,华为对汽车业务的参与程度更深,从前端产品定义,研发到销售全程支持,这样造出来的车更能还原华为在造车上的理念,技术的落地也更加迅速。”
由此,华为汽车业务的三大合作模式形成,一种为Tier1,即传统零部件供应商模式,为车企供应智能化零部件、另一种为HI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华为主要与北汽极狐、长安阿维塔以及广汽合作,这两种模式由王军所在的车BU主导。第三种为智选模式,由华为消费者BG团队主导,余承东亲自督战。
“华为内部也有分歧,是直接造华为品牌的车,还是为广大车企提供部件和解决方案,这样的战略决策并不好做,直到这两年才真正厘清该业务的发展路径。”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在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对记者表示,中国每年3000万台车,未来会更多,即便只做中国市场,每年能从每台车上平均获得1万元的收入也足够了。
但从华为过去两年对汽车业务的几次调整可以看出,车BU业务的盈利压力逐渐显现。2021年5月,华为内部发文表示,余承东新增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王军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到了9月,王军的职位再次调整,从车BU总裁岗位转任车BU COO,兼任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
2022年,余承东在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公开表示,华为汽车业务是华为唯一亏损业务,当年仅在研发上的投入就达到15亿美元。而在去年12月的一次内部计划制定中,余承东提出,华为车BU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
相关阅读 >>
温州查处一起非法电子游戏卡带案 / 《2042》同时在线人数新低
郭明錤预测 iphone 15 系列的需求将低于上一代 iphone 14 系列
双11的“后悔药”不好吃:淘宝申请退款后却仍发货 极速退款需审核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