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每日看点快看,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30213173833675957931.html,侵删。
本文转自:上观新闻摘要:ChatGPT离临床应用还有一定距离。
人工智能系统ChatGPT近日大火,不少领域的从业人员都开始“担心失业”,而这把火也烧到了医疗领域。据报道,ChatGPT在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取得了合格或接近合格的成绩。
作为一线医生,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彭沪就一些常见症状问询了ChatGPT,他认为ChatGPT给出的指导性意见和诊断比较准确。此前,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等12家单位入选“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并在全国率先进行人工智能深度应用。
谈及人工智能将来是否应该取代医生,彭沪认为,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应该是辅助医生,而非代替医生。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完成一些繁琐的重复性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质量、提升治疗水平、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但最终的判断和决策仍需要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尤其在强医疗场景中,人工智能的应用还牵涉到伦理、政策、论证等多方面因素。”
“80分的医生也可能会出现30分的状态,有了人工智能的帮助,可以让医疗更加均质化。”彭沪介绍,目前我国自主开发的医疗人工智能项目主要集中在图像分割、医疗影像分析、机器翻译、病理细胞分析等领域,其中医疗影像分析方面的人工智能应用较多。
那么人工智能技术专家如何看待ChatGPT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对此,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了商汤科技副总裁、商汤智慧健康事业部总裁张少霆,以下是专访内容。
Q1:目前ChatGPT的问诊水平如何?
A:基于超570GB数据、1750亿模型参数训练,ChatGPT已经实现了比较出色的知识积累、语义理解和内容生成能力,达到了一定问诊水平,在医疗领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款产品,打破了过往同类产品的“天花板”。
但诊疗是一项复杂且严谨的工作,需要综合患者主诉、病史、各种检验检查等因素,来设计个性化诊疗方案。目前为止,我们对ChatGPT的测试结果表明,其给出的治疗方案比较泛泛,对于复杂病例的处理能力相对有限,更倾向于给出一些看似“永远正确”的方法论型建议,还难以产出和人类医生同等水平的个性化详细诊疗方案。此外,传统诊疗路径会讲究面对面的“望闻问切”,全方位对患者进行诊断。所以整体而言,ChatGPT离临床应用还有一定距离。
相关阅读 >>
canalys :2022年第二季度,三星智能手机市场份额领跑市场
iphone 13 pro max获displaymate最佳智能机屏幕评价
《金融时报》爆料:亚马逊和英国情报机构签约,用人工智能帮助开展间谍活动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人工智能》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