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盘大小的芯片上 构建微缩版“心肝肾肺”


本文摘自每日看点快看,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30303071643882798105.html,侵删。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

东大90后青年变革性技术研发国际领先

U盘大小的芯片

构建微缩版“心肝肾肺”

曾易实验日常。受访者供图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

在南京高校,有一群青年科技人才,他们挑大梁、担重任,活跃在大大小小的科研项目中,在形形色色的实验中跟数据“打交道”。他们肩负着科技强国的重大使命,往最高处定目标,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决心和勇气,在科研领域不断探索。即日起,本报推出“见证南京高校‘科技原创力’”栏目,首期走进东南大学青年科技人才曾易,她致力于“器官芯片”的研究,将人体器官“微缩”方寸间的芯片中,实现对人体功能的模拟,为药物研发、精准治疗打开新思路。

围绕“器官芯片”展开研究

设计开发先进传感器

2月28日早上8点半,曾易准时到达实验室。跟往常一样,她习惯性地先泡上一壶热腾腾的茶,再翻开办公桌上的实验记录本,核对前一天写下的实验计划,在脑海里过一遍自己需要做什么,怎么做,保证当天的实验有条不紊。半小时后,一切准备就绪,换好衣服的曾易开始进行试剂的准备,材料的制备以及三维加工,将制造出的微传感器放入器官芯片中进行测试,以检验自己的构想。

“一个完整的研究课题会有无数次实验,所以我会分阶段进行工作安排,每天做一些,不断积累,有点像愚公移山。这个过程很长,不能急于求成。”曾易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天的实验计划,从实验的构想到具体的方案细节不一而足。在她看来,做实验本身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确定研究课题,设计实验,并且在不断重复的实验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从而推动实验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将生物医学领域中复杂、抽象的物理化学信号转化为大家易于检测、量化的信号,从而更形象地理解生命科学过程,这是曾易的研究领域——生物医学传感。“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有去医院验血的经历,验血报告单上会显示每个测量指标具体的数值是多少,而这些数值的产生依靠的就是生物医学传感技术。”

阅读剩余部分

相关阅读 >>

ic insights:车用芯片需求激增造成短缺

3000亿芯片巨头紫光集团重组:智路资产、建广资产等七企业参与

工信部副司长郭守刚:支持芯片企业加快扩充产能

传苹果 iphone 14 plus 将配备增强版 a15 芯片:改进图形性能

从未如此性感的芯片,beauty、宝宝、艺术家正在改变工作与生活

美国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俄乌“打架”,美芯片商首当其冲

消息称苹果向台积电下巨额 3nm 芯片订单

芯片短缺何时缓解?汽车制造商和芯片公司存分歧

索尔思光电正式对外销售光芯片

芯片人才薪酬成倍增长,硬科技从寂寞冷清到风口浪尖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芯片》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

    正在狠努力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