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永不失联”,全球押宝卫星互联网


本文摘自飞象网,原文链接:http://www.cctime.com/html/2023-3-8/1645196.htm,侵删。

全球范围内低轨卫星大发射时代已到来,太空低地球轨道将更加拥挤,大国主导的太空“圈地战”将愈演愈烈。

今年2月,欧洲议会通过关于安全连接计划(IRIS2)提案,旨在到2027年部署一个欧盟拥有的通信卫星群;与此同时,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了亚马逊公司部署和运营3236颗宽带卫星的计划。此外,美国的“星链”计划到2024年发射1.2万颗卫星,中国也已申报近1.3万颗卫星。

通俗来讲,卫星互联网是将地面的基站搬到了太空中,而每一颗卫星就是一个移动的基站,基于卫星通信技术接入互联网。这让尚未被互联网覆盖的地球表面70%的空间,和近30亿的人,有了更容易触网的机会,“永不失联”。

卫星通信作为6G时代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是地面通信网络的重要补充,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存在爆发机会。如此庞大的项目,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力量。

SpaceX和OneWeb为代表的商业航天公司都公布了数千甚至数万颗卫星发射计划。据美国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显示,至2030年,仅全球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约454亿美元。

除了传统卫星、军事太空应用等领域的增长,太空经济也将开始在以卫星宽带互联网为代表的其他领域产生重大溢出效应。预计到2040年,全球太空经济的价值将达到1万亿美元。

先到先得,太空卡位赛已经枪响

卫星的轨道和频率已经成为稀缺的战略资源。

地球近地轨道最多可以容纳大约6万颗卫星,乍看下丰裕的资源实际上颇为紧张。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规定,卫星的频率及轨道使用权采用“先登先占”的竞争方式来获取,但由于美国“星链”等计划的卫星数量庞大,这类星座对于近地轨道的占据几乎是“先占永得”。

由此来看,通信市场的竞争已经从地面走向太空。低轨道星座建设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建造成百上千颗卫星并发射入轨,对卫星制造能力和发射水平要求极高。

那么,如何实现快速制造卫星?在制造产能上,通过模块化设计、柔性生产、智能制造等技术,采用流水线并行生产等方式,可以把卫星的设计生产周期压缩到数周甚至数天,同时大幅降低卫星的制造成本。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OneWeb卫星生产能力可以达到每天1~3颗,而Starlink卫星的生产速度可以达到每天6~7颗。目光转向国内,我国已涌现出一批向国际一流商业航天公司靠拢的企业,例如吉利旗下时空道宇卫星超级工厂可实现日产1颗。

卫星造出来后,需要尽早发射入轨“占坑”,为什么这么急? 

这是因为低轨卫星在轨生命周期较短,一般在3~7年之间,平均寿命5年。星座一旦开始组网,就开始折旧。因此,必须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火箭发射把所有的卫星送入轨道,尽快实现服务能力。

在全球卫星星座快速组网的背景和需求下,卫星制造能力和火箭发射能力是各国布局卫星互联网的必要前提,更是综合实力的体现。

全球押宝,太空新经济规模可达万亿

全球范围内,早已重视卫星通信的战略地位及产业建设,包含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均通过制定战略法规、设立专门机构等方式加强自身卫星通信产业建设。如上的名单列表正变得越来越长。

包括建造低成本高速互联网卫星星座在内,各种技术竞赛百花齐放之下,全球太空经济规模有望如天文数字般增长。

据美国摩根士丹利发布的《太空:投资“终极疆域”》报告称,预计到2040年,全球太空经济的价值将达到1万亿美元。预计卫星互联网将占市场增长的50%,在最乐观的情况下将达到70%。

瑞银预测,除了传统卫星、军事太空应用等领域的增长,太空经济也将开始在以卫星宽带互联网为代表的其他领域产生重大溢出效应。此外,据估计,中国卫星通信行业市场规模将以8.4%的年复合增长率上升,并在2024年达到3447亿元人民币。

由于显而易见的因素,“天文数字”一般的市场规模背后,是极高的行业门槛,别的不说,投资规模就堪称巨大。

但对于卫星互联网企业来说,熬过高投资,就是回报高光。以美国“星链”为例,截至2022年12月,“星链”已有超过100万用户,按100美元服务月费计算,一年营收超10亿美元。

有机构估算,星链目前发射的所有卫星成本是6亿美元,也就是说,运营不到一年即可覆盖成本,开始进入“高回报”阶段。而马斯克在某次采访中曾表示,星链建成后,预计每年收入可达300亿美元。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最后组网完成后将达到 42000 颗卫星,如果中国也按照这个数量发射卫星,中国卫星相关的整个市场规模可能会到万亿以上,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卫星互联网的好处何在?

首先,是让更多人能用上互联网

分享一个冷知识:当许多人已经把互联网当作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之时,地球上还有超过70%的地理空间,涉及30亿人口未能实现互联网覆盖。

此外,在野外科考、应急救援等场景下,航海、航空等区域有强烈的网络接入需求。传统地面通信骨干网在海洋、沙漠及山区偏远地区等苛刻环境下,铺设难度大且运营成本高,需要通过卫星互联网来进行补充。

阅读剩余部分

相关阅读 >>

市场监管总局拟出新规:互联网广告应能“一键关闭”

10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16.12gb 同比增长12.5%

光学观测助力构建纯硅量子互联网

“字节和心脏,只有一个能跳动!”困在流水线上的互联网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作主旨发言

专家解读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特斯拉开始在超级充电站部署星链卫星互联网

工信部提出26条措施 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

工信部:扎实推进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巨头的「云」动荡:员工崩溃、部门重组、高层下课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互联网》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