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雷锋网,原文链接:https://www.leiphone.com/category/iot/uePRpM948XfOAGNn.html,侵删。
如果说中国的2D视觉时代,是一段追赶史,那么国内外厂商站在同一起跑线的3D视觉时代,很可能是一段超越史。 过去一年,当不少行业在经历寒冬,3D视觉赛道却火热如夏。 逆势而上过程中,行业也存在诸多热议的话题,关于投资、关于竞技、关于挑战、关于落地、关于盈利…… 这是一个关于3D视觉领域创业者的系列报道,也是中国3D视觉大浪蓬勃发展中群英荟萃的英雄史记。 本文为该系列的第四篇,故事主角是光鉴科技创始人&CEO朱力。
2018年,福布斯中国公布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光鉴科技」创始人兼CEO朱力位列其中,引起科技圈的注意。
彼时,距离「光鉴科技」成立不到4个月。
前一年,苹果首次在iPhone X上采用 Face ID ,拉开了3D结构光在消费级市场规模化应用的序幕。
遗憾的是,苹果对“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DOE”3D结构光方案全方位的专利保护,使得国内安卓厂商饱受成本过高、产能有限之苦。不少公司对苹果方案亦步亦趋的模仿,又存在极大风险和不确定性。
而「光鉴科技」的“EEL(边发光激光器)+WFP(纳米光子芯片)”方案,则是通过在亚波长尺度实现对光场的调制,来实现3D结构光所需要的投射激光散斑功能,突破了苹果的技术专利壁垒,并在核心元器件上实现国产化。
这是朱力得以上榜的根本原因之一。
如今,「光鉴科技」的技术边界已不止于底层芯片,实现结构光、ToF技术并行,产品也落地到了消费电子(如手机 )、支付、汽车、机器人、AIoT等多个领域。
前苹果主管「下海」创业
2010年,朱力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VCSEL领域开创者之一的常瑞华教授,学习VCSEL和纳米光子学。
求学期间,朱力发表了30余篇科研论文,申请了6项美国专利,并且研发了世界上第一款人造柔性变色龙皮肤,以及第一个1550nm波段柔性VCSEL芯片。
其中,朱力研发的人造柔性变色龙皮肤,因其技术难度较大,学界鲜有人涉足。
“用纳米结构做柔性可变色材料,难点在于将一层头发丝千分之一薄的大面积结构,从硅晶源转移到厚度小于1微米的薄膜材料上。”
为了将半导体材料放入柔性结构,变成有功能价值的光源系统,朱力在实验室死磕了两年多。
2012年夏天的某个深夜,朱力终于能够使可见光谱的色调,顺利在薄膜材料上呈现出变幻的瑰丽色彩。
这一消息很快在硅谷传开,投资人纷至沓来,想要投资这个项目。
但朱力认为,时下的制造能力还不足以支撑人造柔性变色龙皮肤的产业化,这项技术的科研意义大于实际作用。因此拒绝了投资人的创业邀请。
2016年下半年,完成博士学业的朱力入职苹果总部,负责深度相机的整个VCSEL部分。
然而入职仅三周,朱力就被苹果“发配”到了亚洲工厂。
彼时,苹果第一批3D相机正处于试产的关键时刻,而负责摄像头模组设计的主管突然离职,整个项目急缺一位懂激光、电子、结构、工艺的人操盘试产。
斟酌再三,苹果决定让朱力充当“消防员”,前往一线救火。朱力甚至连整个项目的文档都没有看完,就直接被送往机场,飞往亚洲。
关于如何熬过那段日子,朱力的回答是:“拼”。
每天,朱力都必须赶在八点前到达,跟一线的技术和产品审核细节,设计和把控相机模组生产的每一道工序,确保产品能够稳定、持续地走下产线,和同事坚守在现场,直到凌晨一点才回酒店。
这个项目给朱力积累了从0到1打磨产品的产业经验,以及对行业、产品的思考:
科技领域不缺少好的idea,缺的是好的执行,将idea变成能够可靠卖给无数消费者的可靠产品,这个过程是真正稀缺的资源; 把产品打磨到极致,涉及到的测试设计、验证方法、产品设计、评审等,需要遵循一套科学且严谨的执行方法。
“3D视觉本身的市场需求拐点,是从给人服务变成每年给上百亿智能设备服务,潜在需求扩大了10倍。通过手机行业的推动改变,使3D深度相机的体积缩小了上千倍,成本降低了几十倍。”
朱力敏锐地观察到,3D视觉向消费电子拓展,将形成一波新的技术浪潮,产生新的价值点。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随后 ,朱力决定回国创业。
技术、专利「突围战」
2017年,国内对整个科技领域投资的热潮,造就了一个美好的时代。
一次,朱力在深圳与投资人喝咖啡时,对方了解到他清华和伯克利背景,以及苹果的工作履历之后,便许诺投资2000万元支持他创业,甚至没有问他要做什么。
很快,朱力与两位清华的老同学汪博和吕方璐一起,创立了光鉴科技。
汪博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电子系,曾担任硅谷自动驾驶公司 Zoox Inc (后被亚马逊收购)深度学习平台负责人,负责自动驾驶感知系统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与优化。
吕方璐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硅谷科技咨询公司Exponent担任高级咨询师,对硬件消费电子很熟。
也就是说,创业前,朱力、汪博和吕方璐,分别从3D感知产业的产品、软件、硬件三个不同角度,参与到了3D视觉行业中。
「光鉴科技」成立之后,团队研发出了一套能规避苹果知识产权风险的3D结构光方案,即“EEL+WFP纳米光子芯片”。这套方案已经在多个产品中得到验证,开始并应用于移动端。
相关阅读 >>
原神:oxfords, not brogues——浅析《原神》中男性角色正装鞋选择
技嘉x670/x670e主板将添加对25毫米m.2 ssd的支持
上海联通携手科大讯飞采用“智能语音机器人”助力上海智慧抗“疫”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