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2.0 的机会在哪里?中美之间有差距但可追赶


当前第2页 返回上一页

李开复认为,AI2.0时代的第一个现象级应用是生成式AI(GenerativeAI),也就是国内流行的AIGC。生成式AI能够实现无需标注的自监督学习,让AI从“辅助”人到逐步“替代”人,如AI与搜索引擎、电商/广告、金融、医疗、元宇宙/游戏、影视/娱乐等行业的结合等。

目前,国内外包括微软、谷歌、腾讯、百度等巨头厂商先后公布在生成式AI领域的布局。如据记者了解,此前腾讯已在AI大模型(预训练大模型)方面备有腾讯混元AI大模型,覆盖NLP(自然语言处理)、CV(计算机视觉)、多模态等基础模型和众多行业/领域模型。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平台负责人李学朝表示,目前AI行业已经进入深水区,过去客户群体可能有一些单点应用就足够,但现在他们会更强调AI在自身业务场景下是否真的解决问题了。也有一部分客户开始通过购买企业技术能力,来搭建自身AI平台与应用,培养自身研发实力。再往下走的话,李学朝认为行业会深挖垂类应用——如智能客服、语音助手,或数智人等。

无论如何,焦虑感已经在中国产业界蔓延。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表示,整体来说,中国AI行业已经算挺争气了。其次,美国在中国最为人所熟知的除了大厂之外,就是DeepMind和OpenAI,美国在纯技术创新方面确实有更大的资金量,且长期投入,而中国AI公司仍面临相对短周期商业化的压力。

从务实角度来看,印奇称,中国AI公司不可能具备类似OpenAI和DeepMind的研发条件。因此,中国企业一方面要用最艰苦朴素与节约的方法做技术科研。其次,别有幻想,在中国AI公司想活得长必须要商业化。印奇表示,“这是个既要也要的事情,大家对中国AI公司不用太苛责,他们已经挺努力了。”

作为从科研侧转型至业务侧的创业者,澜舟科技创始人兼CEO周明认为创业公司的长板是能够快速迭代,落地容易,短板便是GPU资源与人力成本需要考虑,不适合追风大模型,过早将钱烧没了,“千亿万亿的成本别说小公司,BAT也烧不起这么多钱。”

其次,周明表示,需审时度势,先花几千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训练出百亿或千亿参数的模型,这是初创公司可承受的,再为客户点对点地提供服务,进行业务落地,“不要想着将所有能力都做到极致后再去挣钱,不需要全面超越OpenAI,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再滚雪球到其他领域,甚至研发更多AGI(通用人工智能)能力也是可期待的,但路要一步步地走。”周明称。

印奇认为,国内行业还是需要有极强的危机感,GPT4到5还有更多技术迭代。GPT3.5是更重要的节点,至少可以让行业建立共同的基准线,未来无论是应用还是技术创新也都有感觉。如果是GPT4到5的程度,行业投入至少是一个跨越10亿美元起跳的差距,门槛较高。

中美之间有差距但可追赶

经过多方考察,任博冰也认为真正优秀的项目在这个阶段非常少,但任博冰相信在一段时间的发酵以及创业者之间碰撞、试错之后,有些行业新的需求会诞生,“只不过现在的时间点早了些”。

另外,任博冰称,国内整体在应用层与模型层的公司越来越多了,虽然相对来说美国创业公司冒出头的速度更快一些——近乎每天都有十个,国内稍微少一点。但中国创业者在产品创新层面的能力完全不亚于美国创业者,在面临不同路径选择方面——如可控性这件事上,美国公司也并没有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作为人工智能三大基石——算法、算力、数据,算力问题一直被行业认为在制约中国企业追赶的核心因素,行业已尝试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缓解。

在算法领域,腾讯将混元等大模型的相关能力用在产业场景中,通过腾讯云TI平台对外输出能力,方便客户自己做数据训练,目前已有八个行业超过五十家用户使用了这个能力。在工业领域,富驰高科算了一笔账,通过TI平台,工作效率是原来人工的20倍,在机器持续满载生产的情况下,一年可为公司节省数千万元成本。在算力领域,腾讯云异构计算产品负责人宋丹丹表示,紫霄是腾讯面向AI推理场景的自研芯片,沧海是腾讯自研的视频编解码芯片,目前先在自研业务上部署。

宋丹丹表示,每家AI公司都有核心的算法与模型,云厂商可提供的方案如通过模型分层或降低时延,减少重复调用,做到训练成本与推演成本的降低,将算力更多地释放到应用层。比如云原生的架构非但不会制约AI工程化进程,反而会助推,让AI落地应用越来越快。

下游领域,任博冰认为中美差距很大,完全照搬美国利用API接口的方式在中国并不完全适用,中国消费者的基数、使用习惯,近些年在企业市场发展出不同的走向。

以ToB行业为例,周明表示,很多中国企业不接受SaaS的形式,而选择本地化部署,因为他们存在不将数据拿出来的自身理由。而一旦本地化部署,便意味着要花更多成本——包括了解客户需求,承担项目交付与维护的成本等。一旦公司模型本身就很脆弱,便意味着做一个项目赔一个项目。所以中国公司必须先将底座做好,对用户进行统一了解,且具备快速迭代的能力,这都是中国企业做大模型必须面对的现实,“快速复制一个ChatGPT然后快速赚钱的想法,我个人认为非常幼稚。”周明表示。

如果要从AI去颠覆之前的产品,任博冰认为创业者需谨慎思考之前哪些领域的产品做得好,哪些要素是不能解决的。如果要做一个新的产品,无论是ToC还是ToB,要小步快跑地去验证和试错,这里面需要的还是大胆想象。目前行业内还没有创业者真的利用AI技术去尝试没人走过的方向,美国也没有,未来几年可能会有重新定义新的内容生态、新的工艺形态出现。

周明表示,ChatGPT得到了很好的“包装”,体现出大模型与通用能力,以及AGI的产业力。但中国企业会走出中国特色,如每个功能做到更加可控、ToB落地方面走在ChatGPT前面等,甚至形成所谓武林派别中的“中国派”,将中国特色发挥到极致。这是行业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返回前面的内容

相关阅读 >>

find x6 pro性能、AI算力、流畅度鲁大师三夺冠

美颜相机发布“AI写真”功能5分钟生成高级写真

微软招募核能专家,拟用小型核反应堆为AI和云数

零犀科技cto曾文佳:AI开始迈向可信、可解释、

上海城市业余联赛拓至长三角,AI体能大赛上线提升创意与活力

瑞莱智慧完成超3亿元a轮融资,加大AI安全、隐私计算等平台产品研发投入

AI能准确预测“AI的未来”

夸克举办“AIgc与场景化应用创新”主题研讨会 探讨大模型应用新趋势

突破冯・诺依曼架构瓶颈!全球首款存算一体AI芯片诞生

英伟达gtc大会上黄仁勋主题演讲将聚焦AI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AI》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