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每日看点快看,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30401044457932748673.html,侵删。
本文转自:河北日报
孪生共建,向改革创新要动力
河北日报记者 解楚楚
智能网联巴士目前正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进行实际道路测试。未来智能网联巴士与雄安数字道路系统协同运行之后,在“城市大脑”的统筹下将形成人、车、路、物实时互联互通、实时感知、瞬时响应、智能决策的新型智能交通体系。河北日报记者 田 明摄
阅读提示
这是人类城市发展历程中崛起的新标杆——两个雄安,孪生共建。一个是一砖一瓦砌成的现实城市,一个是信息技术搭建的数字城市,两座城,齐头并进,生生不息。
雄安新区每建设一栋楼,都会在网络平台形成与之孪生的数字化建模;城市地下铺设的综合管廊,通过智能控制装置实现实时监测、智慧管控;数字道路让“永不堵车”变为现实……建城上“云”,数字雄安、智能之城“破茧而出”,走入大众的视野。
向改革创新要动力,雄安新区自规划建设起,就打响了全面布局数字化的第一枪。六年来,随着一批政策标准的相继印发和一批新技术的积极引进,新区智能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建成落地,智慧化管理应用体系高质量构建,优质智慧政务服务大力推进。接下来,请跟随记者的脚步,一同感受这座未来之城的数字魅力。
智能交通“绿波带” 一路绿灯享畅通
一路绿灯通过十几个路口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日前,家住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兴贤庭的苑先生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段神奇的经历。
3月20日上午8时,恰逢周一早高峰,苑先生像往常一样吃完早餐就从家里出发了。
“我在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工作,离家大约5公里,乐民街、甘棠路是我每天必经的两条路,中间需要经过十几个红绿灯。”苑先生告诉记者,那天早上,沿途的车流稍显增加,他将车速保持在每小时40公里左右,碰巧赶上第一个绿灯,结果一路上个个是绿灯,通行无阻。
“到单位只用了9分钟,真是太神奇了!”苑先生惊叹道。
苑先生口中这一神奇的经历,其实是遇上了“绿波带”。
如何理解“绿波带”?雄安新区数字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王子轩表示,在现代城市交通管理中,常使用“绿波”方案来调整优化主干路交通。通过对主干路上若干个连续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灯进行协调控制,帮助行驶在主干路上的车辆实现一路绿灯或少遇红灯,这种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式被称为“绿波带”控制。
据了解,目前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的乐民街、乐安街、金湖街三条东西向主要道路和甘棠路、兴贤路、渥城北路三条南北向主要道路根据早高峰、平峰、晚高峰进出容东片区主要交通流特点部署了动态“绿波”方案,采用大数据智能分析、多传感器融合等技术,智能调节路口交通信号灯,减少车辆路口启停次数,提升路网通行效率。
“以乐民街和甘棠路为例,经统计,乐民街早晚高峰进出容东片区方向的道路平均通行时长比以往减少了约37%,甘棠路早晚高峰进出容东片区方向的道路平均通行时长比以往减少了约41%,实现了更快通行。”王子轩表示。
“绿波带”只是雄安新区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的其中一个展现。根据《雄安新区智能城市专项规划》和《雄安新区智能交通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雄安新区将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先进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助力打造一个“不堵车”的未来现代化城市样板。
截至目前,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已建成城市区域级数字化道路,总里程153公里,以多功能信息杆为载体,通过加载车路协同设备、环境感知设备、信控设备等多种设备形成“末梢神经元”,构建起交通仿真的数字孪生可视化与交互系统“一张图”,实现“一屏管设施,一网看交通,一数供八方”,更好地服务于城市交通治理与车路协同业务开展。
一中心四平台 城市管理更智慧
3月15日,记者走进位于雄安新区悦容公园北侧的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只见一块巨大的电子屏上清晰地显示着地下管网数据、道路交通信息乃至整个雄安新区的城市运行数据,城市管理的各项指令,也从这里发出。
相关阅读 >>
喜马拉雅出现精灵闪电,这是南方大范围暴雨前兆?分析:确有可能
ios 16升级细节曝光:苹果提升速度 iphone 6s等欲被抛弃
不许独家版权后!“中国第一听歌软件”腾讯音乐第一季度营收暴降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