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初,雄安新区就提出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上一座城的理念。这里的‘云’指的就是数字孪生城市,而新区‘云’上一座城的中枢就设在雄安城市计算中心这个‘城市大脑’中。”雄安云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山表示。
据了解,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是雄安新区数字孪生城市运行服务系统的重要载体,其承载的边缘计算、超级计算和云计算设施为整个数字孪生城市的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提供网络、计算、存储服务,助力雄安新区智慧化管理应用体系高质量构建。
不过,与传统智慧城市往往关注建筑、交通、水务等某一行业或领域的智慧化管理不同,雄安新区是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全城智慧化,通过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可以把城市各领域专业数据进行汇总集成,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监管一张网、城市治理一盘棋”的新格局。
记者还发现,电子屏划分为块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视频一张网平台以及CIM基础平台四个板块。据介绍,这四个平台便是以雄安城市计算中心为城市数据的融合基座,在此基础上延伸出的城市智慧化管理应用成果。
“其中,块数据平台作为新区城市数据的底层汇聚平台,打通了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数据集成共享;物联网平台是新区数字孪生城市的‘神经末梢’,实现新区全域感知设备的统一接入、集中管理、远程调控;视频一张网平台作为新区视频数据的生产者、供给者、治理者和运维者,统筹实现新区视频资源数据的管控和治理;CIM基础平台通过汇聚新区全域地形地貌等GIS数据和新建片区BIM模型数据,初步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室内外一体化的‘云’上一座城,为新区数字化建设协同、智慧管廊、智慧社区等应用服务提供支撑。”李山一一解释道。
目前,雄安城市计算中心与块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视频一张网平台以及CIM基础平台共同构成了雄安新区数字孪生城市中枢的“一中心四平台”,汇聚了城市运行各类数据超207亿条,从源头上为雄安新区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雄安城市计算中心的城市数据运算能力,以满足新区数字孪生城市智慧管理所需的计算能力、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数据存储等各类应用需求。”李山表示。
数字技术赋能 政务服务更便利
前不久,雄安新区一家建筑公司的工作人员张浩为公司部分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办理职业资格认定延续注册业务。得知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刚刚推出“智能导办”服务,他用公司电脑打开雄安新区政务服务网,找到“智能导办”专区,在AI客服“一对一”全程互动指导下,不到半小时,坐在工位上就走完了所有申报流程。
“过去网上办理一项业务,经常会遇到办事指南看不懂、表单不会填、流程不会操作等问题,降低了办事效率。现在有了‘智能导办’服务,能够24小时体验智能问答引导办事服务,大大提高了网办便利度、减少了跑动次数。”张浩称赞道。
数字技术赋能政务服务从“网上可办”向“网上好办”转变,“智能导办”成为雄安新区打造智慧政务的一个缩影。
抢抓数字化发展历史机遇,近年来,雄安新区把提高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和满意度作为新区政务服务数字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技术创新促进业务创新,通过场景数字化建设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
“以前每年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事项,都要把所有信息重新填写一遍,今年我通过雄安新区政务服务网进行办理,发现很多基本信息都替我填好了,真是太省事儿了!”日前,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经营着一家面馆的李先生尝到了智能回填功能带来的便利。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感,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积极推动新区政务信息智能回填功能上线。
“该功能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办理事件模型、办理人信息模型、材料要素模型等,形成填报信息要素主题库、自然人和法人主题库,支撑办事人在雄安新区政务服务网申报数据自动回填、材料复用,实现‘无感填报’。”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行政审批改革组组长靳惠表示。
截至目前,23个事项电子表单中涉及组织机构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地址、经营地址、经营范围等共163个要素数据实现了自动回填,24个事项申报材料中包括身份证、照片、驾驶证等共19种材料实现了智能复用。
此外,全新上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创建“数字身份+政务服务”新模式、打造雄安新区“政策服务”平台、基层证明开具实现全流程掌上办理……随着一批数字赋能创新举措的先行先试、落地显效,雄安新区打造政务服务平台数字化能力体系逐渐变为现实。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数智赋能、系统集成’理念进一步加强数据整合及应用,积极探索视频办、远程办等服务,夯实技术支撑保障功能,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优的智慧办事体验,助力雄安新区政务服务工作跨越式发展。”靳惠表示。
相关阅读 >>
对话领创智信:5年涉足10大国家,四大技术引擎助力东南亚企业的智能化转型
梦幻西游:欺负老实人,第九环师门的环装交了,第10环还要环装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