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每日看点快看,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30408054514713769175.html,侵删。
本文转自:文汇报
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体验馆开馆,生动展示116个应用场景
610件展品勾勒“数字之都”未来图景
馆内的光明智慧工厂展台。 本报记者 张天弛摄 ■本报记者 张天弛
从孕育国产大飞机的工业元宇宙园区,到提前知晓下一趟公交车上有没有空座;从全国首个“黑灯工厂”到精通多种织法的“数字绣娘”;从实时更新的洋山港进出船只信息到让奶牛“说话”的智慧农场……无论是海陆空天领域的“国之重器”,还是生活场景中的“毛细血管”,今天起,你都可以去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体验馆一探究竟。
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体验馆昨天在杨浦区景星路465号揭牌开馆。这个上海“数字之都”建设新地标,汇集最前沿的数字化技术和最生动的转型场景,7100平方米的总展示面积,围绕经济、生活、治理3个领域,390家单位带来了610项展品,覆盖116个综合应用场景。
虚实融合,3个展区纵览“数字之都”建设
据介绍,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体验馆从选址到落成耗费一年时间,整体设计方案修改10余次,最终敲定3个展区:展现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之力”、生活数字化转型的“惠民之策”与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智慧之治”,以虚实结合的方式,展现上海“数字之都”历年来的建设进展。
步入体验馆二楼,左侧便是第一个展区——经济数字化展区。该展区以产业数字化基础雄厚、数字产业化创新突破作为2条主线,设置筑基、智擎、开放、创新4个组团,展出各行各业的硬核新技术、制造新模式、商务新业态、金融新科技等。例如,在中国商飞首创的工业元宇宙和折叠工厂,研制大飞机的千万量级生产要素都被转化成海量的实时数据节点,组成一张大飞机研制地图,让每个研制环节都清晰明了。而沪东中华带来的SPD设计软件则填补了国内船舶工业设计软件领域的空白,让一艘船的设计周期缩短了60天,更是将大型总段对接耗时从5天减为70分钟,部分环节的人工作业数量也缩减80%以上。
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制造行业的赋能作用远不止于此。在上工申贝展位,记者见到了一位“数字绣娘”,这位精通多种针法的“绣娘”不仅手速非凡,完成一张10厘米见方的满绣福字只需半小时至45分钟,还能根据客户的心意“独家定制”,客户只需动动手指,把手机连接到这台缝绣一体机上,在触控屏上设置想要的图案。
相关阅读 >>
game informer《黑道圣徒:重启版》「副业」情报公开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