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浅语科技,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30411192704699884192.html,侵删。
游戏里的NPC都见过吧?
不管NPC是干嘛的,有任务的接任务,没任务的尬聊,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话。
原因也很简单,这些NPC还不够智能。
换句话说,传统的NPC都是先给他们安排好剧本,安排好话术,该到哪步就说哪句话。
而随着ChatGPT的出现,这些游戏角色的对话可以在只输入关键信息的前提下,自我生成。
这就是斯坦福和谷歌的研究者们在做的事——用人工智能创造出的生成式智能体。生成式智能体怎么生成?
这玩意儿的机理其实很简单,用一张图就可以简单进行概括。
最左边的Perceive就像是最开始的输入,智能体开始接收各类信息。
而中间的大框框,就是最主要的部分了,这里揭示了生成式智能体是怎么「生成」内容的,并且自发地走到最后一步「Act」。
生成式智能体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有个MemoryStream,也就是内存流。
就像上面提到的传统npc,他们的行为和言语都是规定好的,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而如果想自由发挥,就必须有自己的「库」,这个「库」里有AI记下的日常所见、所听的事物,并加以思考,这样才能进一步「Act」。
AI必须得学习嘛。
而提取记忆、计划、反思的环节,就是AI处理记忆的环节。AI不光能记住每天发生了什么,还能反思这些事件,制定每一天的计划。
同时,由AI的行为所引起的新反馈,他们也会记住,并当成新的素材,继续展开新一轮的处理。
Observation就是每个角色对周遭环境以及人、事的观察,Reflection则是对这些观察到的现象的思考。
然后角色们再根据这些内容生成Plan。
一开始,他们先自己制定出大致的计划,然后慢慢细化。先是制定小时计划,再制定出5-15分钟的短期计划。
并且,角色还会根据周遭环境的变化修改各自的计划。完全模仿人类行为,谁不是一天到头疯狂修改自己的计划的呢。
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生成式智能体的魅力。
我们可以看到,完全体的生成式智能体(包含观察、思考、计划三部分)的表现要比缺少任何一种、两种的架构表现好得多。可爱小人Emoji
在谷歌和斯坦福研究人员设计的场景下,一共有25个小AI人,生活在这么一张地图中。
研究人员一共设置了25个角色,并且给每个角色都设定了姓名和职业等基本信息。
相关阅读 >>
三星官推对展示oppo find n折叠屏智能机的观点表示称赞
恒悦车贷还款全国客服热线电话大全(今日/已更新)1―2月份我国生产智能手机1.34亿台 同比下降14.1%
counterpoint:美国智能手机市场预计在 2022 年仅同比增长 2%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智能》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