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中国日报网,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30612122941689157590.html,侵删。
在建设“数字中国”的顶层设计下,“数字化”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量。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进一步强调在农业、工业、金融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作为率先开启数字化转型的商业银行之一,整个2022年,兴业银行都在加速构建数字化发展新模式。该行围绕“数据+技术+平台”,持续加大数字化转型领域资源投入,壮大科技人才队伍,从业务经营、数据治理、金融科技、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等维度实施数字化改造,推进企业级架构应用,构建更稳定、可持续的数字化发展新模式,提升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质量。
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在总行的引领下,将“数字化”嵌入企业基因。在发展壮大过程中,该行以“数字大脑”串联起自身变革与对外赋能的创新“神经元”,将数字技术与金融产品、城市生活、财富管理、惠企转型等场景有机融合,实现了业绩突破与价值输出的“美美与共”。
“刀刃向内”拥抱数字转型
锤炼数字化竞争力是银行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重要抓手。2022年初,银保监会和央行相继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推进企业客户业务线上化,加强开放银行接口和统一数字门户建设,提供投资融资、支付结算、国际业务等综合化金融服务。
为了适应数字化经济发展和客户新型服务模式需求,兴业银行上海分行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双曲线”融合发展模式,不断推进组织管理架构、业务流程、资源配置等全方位“数字革命”,持续提升数字化工具管理效能。
目前,兴业银行上海分行行内管理端系统数字化建设与线上服务矩阵建设成效凸显,手机银行APP、微信小程序、“兴业管家”平台等线上服务渠道加速扩面,内部流程效率与线上获客能力稳步提升。同时,该行在保障合规性的前提下,将部分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流程固化,实现内部评级、征信授权、房开贷资金流向审核等日常授信流程的线上审核,推动业务升级。
在加快推进数据价值化方面,兴业银行上海分行持续发挥“数据+模型+系统”技术底座的支撑作用,将数据作为企业的“第四张报表”,通过总分联动高效完成“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的外部数据采集整合、自动评价、审批模型开发应用,实现了科创客户授信自动化审批的突破。截至2022年末,该行应用“技术流”模式累计审批574户,审批金额617亿元,投放432户,投放金额达135.55亿元。
此外,兴业银行上海分行还充分依托“数字大脑”,在提升押品管理智能化管理水平、投融资业务流程重塑与系统重构、数据统计自动化水平提升等多方面集中发力:分行风险条线、零售条线及科技条线依托敏捷小组及柔性机制,生成电子抵押权证进行数字化管理;通过新建或对现有系统整合、改造等方式,对现有制度、流程进行全面优化;探索运用RPA机器人实现自动化获取数字并进行计算,将九级分类变动情况按经营机构、贷款品种、客户所属行业或规模等维度进行定期分析,对于出现周期性资产质量波动较明显的机构或者客群及时发起风险提示预警,为客户的资金安全保驾护航。
相关阅读 >>
nature封面:可控核聚变里程碑式新进展,燃烧等离子体实现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