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人民资讯,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11114183307515408174.html,侵删。
手机app“自动续费”
相信各位都不陌生
不少人在收到扣费通知后
才想起自己开通了该服务
而且,即使卸载了APP
这些“自动续费”并没有被关掉
还会继续扣你的钱
多款APP在“自动续费”
被扣近200元冤枉钱
近日,重庆市民小佳(化名)表示,自己打算在“双十一”大买一波。因此,她清算起自己的微信和支付宝账单,想做好计划开支。结果发现,自己的微信和支付宝里,有多笔“自动续费”的扣款。
这当中有视频会员、网盘会员、修图软件会员、音乐软件会员、论坛会员等。小佳说:“现在开会员的时候,都会有提示,如果选择“连续包月”,就可以享受最低折扣。所以我在开通的时候肯定选便宜的,没想到后来就忘了关。”
她还表示,这些“自动续费”的APP中,有的自己仍在享受会员服务,有的早就没用甚至卸载了。“29元一个月的扣着,可我都卸载了两个月呀。”
小佳统计,自己没用、卸载的APP里,仍在“自动续费”会员的软件,已累积扣费达近200元。
图源:重庆晚报
“自动续费”
不能直接在app中取消
这当中,小佳最不满意的是,“自动续费”不能在APP里直接取消,哪怕是卸载也不会取消,一定要去支付软件里找到并关闭才行,“这种太容易忘了。”
与小佳有类似经历的市民不在少数。“本来想体验一把会员待遇,点击付费后才想起来,好像不起眼的地方有个‘自动续费’选项被默认勾选了,回头一看果然‘中招’了。”威海市民郭先生表示,“想取消‘自动续费’,程序比开通时繁琐多了。”
也有一些网友表示,在app扣费后才想起自己开通了“自动续费”服务↓
自动续费“套路”多
在有关自动续费的问题上,不少APP都有“套路”。
套路一:“免费试用”实际上不免费
某应用商店中的一款拍照APP,在首页打着“解锁更高级功能——点击免费试用”的幌子,用户点击进去却被要求开通包月服务。原来,所谓的“免费试用”是先购买每月的包月服务,然后才能获得赠送的“7天免费”会员服务。
套路二:充值优惠“代价”不小
在一些APP的页面顶部,常出现“一分钱体验7天会员”、“5块钱充值一个月会员”等诱人标语。但消费者充值后,却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遭遇连续扣费。
对于此类活动,部分APP往往在诱导性标语和图案上,使用夸张的字号,但在活动宣传页的某个“角落”,“悄悄”标注“1分钱体验会员将尊享连续包月会员特权,自动加入连续包月计划”等协议,用户只要付费就相当于同意了协议条款。
套路三:“自动续费”成了唯一选项
一些社交app在充值会员时,界面只有4个套餐,分别是“连续包年”、“连续包半年”、“连续包季”、“连续包月”。在套餐下方的小字自动续费声明中,写着“如需取消续订,请在当前订阅周期到期前24小时,手动在相关设置管理中关闭自动续费功能。”用户在充值界面没有单独包月或包年选项,一旦选择充值,只能选择自动续费。
如何自查和取消“自动续费”?
大家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自查:
微信:打开微信,点击【我的】—【支付】 — 右上角的【···】 — 【自动扣款】,检查和选择要关闭的扣款项目。
支付宝:打开支付宝,点击【我的】—【设置】—【支付设置】—【自动扣款】,检查和选择要关闭的扣款项目。
延伸阅读
自动续费该何去何从?
于消费者而言,在开通会员的时候细看条款、日常使用时提高防范意识固然可以降低被“套路”的风险。但“自动续费”问题也需整改。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惠民曾表示,手机APP在付费充值中“玩套路”,其实是在利用消费者的信息弱势地位,达到误导消费目的。工商、网信等部门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加大检查频率和惩处力度,同时建立起“黑名单”制度,将多次违规、整改不力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定期向社会公布。
同时,消费者在开通会员时也要看清条款内容。一旦遇到自动续费陷阱,要多收集证据,及时与服务提供方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向工商、消协等部门投诉,也可以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再次提醒大家
一些APP如果不是长期使用
记得关闭“自动续费”选项哦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开销
来源:广东新闻联播
相关阅读 >>
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
鲨鱼哟成名之战再现!落地成盒被扣51分,粉丝:这波确实到胃!
onexplayer mini掌机12月20日发布:升级11代酷睿i7处理器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