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人民资讯,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11126223136897851879.html,侵删。
海底捞董事会主席张勇,曾在今年6月的海底捞交流会上表示,“我的营销不错,我个人不花钱长期占据各大头条,别人想上都上不了。我就用几个店试点下新产品都能上头条,很尴尬。”
的确,刚刚过去的这个秋天,海底捞又在疯狂上热搜。
10月29日,微博网友一则“带妈妈去海底捞过生日”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拍摄者表示,妈妈当天感动得哭了,“她说从来没有这么多人给她唱生日歌。”一周之后,#海底捞将关停300家左右门店#的话题霸占微博热搜榜第一,引发众多网友讨论。
这两条热搜词条背后,是海底捞服务和股价的冰火两重天。为什么顾客至上的服务换来的却是市值的一泻千里?在关店止损之外,海底捞还能做些什么?
海底捞过度的服务,消费者不买单
海底捞周到的服务到底是不是顾客的需求?消费者又是否愿意为企业过度的服务买单?简言之,如果海底捞模糊了消费者需求,那么后果必然是业绩不佳,营收不利。
在一份微博调查中,49.5%认为“海底捞过度服务”。就算擦鞋、美甲、唱生日歌等惊喜服务可以满足一部分顾客的需要,但不能忽视的是,这些小事也着实增加了运营成本,从而摊薄企业利润。更加尴尬的是,海底捞在疫情后仿佛陷入了“为了服务而服务,实际产品品质跟不上”的怪圈,负面消息不断。
最近的一次风波事件发生在10月,河南一消费者发现海底捞旗下门店销售的72元一份捞派脆脆毛肚缺斤少两。 一直在“服务”上下足功夫的海底捞,仿佛在服务上也越来越不走心了。与此同时,品牌并没有为顾客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火锅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后来者的差异化定位,正抢夺消费者心智
能否找准定位、创造需求的同时跟进需求变化?海底捞放弃做的事情,便是后来者们的机会所在。
呷哺呷哺集团旗下的高端火锅品牌湊湊,通过“火锅+茶憩”的差异化定位打开市场。其独具一格的装潢风格和高颜值摆盘,满足了消费者拍照发朋友圈的社交需求;无限续的鸭血和豆腐,餐后免费送的甜品冰沙,更是凑凑给消费者提供的“既不扰民又实为贴心”的增值服务。
眼下,对于海底捞这个中式餐饮大佬来说,火锅赛道内后有追兵,火锅之外的整个餐饮行业,也有不少新锐品牌跑了出来。
疫情后的餐饮界,细分赛道百花齐放
海底捞没讲好资本故事,并不妨碍后来者们对资本的追逐。毕竟餐饮的盘子足够大,消费者的需求也实为多样。正是因为在越来越多样的消费需求中挖掘出了足够有力的细分赛道,这些相对轻量的玩家们一个个走到了资本面前。除了做好消费者洞察之外,玩转营销,也是他们赢得消费者和资本青睐的不二法宝。
疫情后的餐饮界,巨头们叫苦不迭,但小众细分赛道内却百花齐放。或许未来,不断露出尖尖角的小而美的品牌们,会带领餐饮行业走向新时代吗?
小结
对于海底捞而言,这次“踩刹车”的行为对业绩的影响可能利大于弊,拥有品牌资产作为护城河的海底捞不会轻易倒下。
但从更长远的发展角度看,当资本涌入餐饮赛道,越来越多的新消费品牌被年轻人追捧。作为餐饮界老大哥的海底捞是不是也该回过头来,看看身后的世界了。别等到《海底捞你学不会》变成“海底捞:你,学不会”,再追悔莫及。
-end-
来源:搜狐
相关阅读 >>
2022新车型计划曝光:马斯克回应特斯拉“15.8万”新车 没有开发
特斯拉model y美国2022年产能接近售罄 现在下单要等到2023年交付
intel发布i9-12900ks:5.5ghz重夺世界第一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