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大学开发用于远距离、超安全量子通信的纳米天线


本文摘自太平洋电脑网,原文链接:https://news.pconline.com.cn/1471/14715170.html,侵删。

在成熟的纳米科学基础上,大阪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刚刚在《应用物理快报》上介绍了其新开发的用于远距离、超安全量子通信的纳米芯片。 如图所示,通过利用表面等离子天线和量子点中的电子激发,这套方案能够将光子有效照射到半导体上。更棒的是,它还与即将到来的先进技术兼容,有助于提升量子信息载体之间的传输效率。

对于正在开发中的量子技术来说,当今经典计算机所采用的基于“0”和“1”的信息存储和传输的编码形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大阪大学已携手合作伙伴的研究人员,通过金属纳米结构显著增强了光电转换的效率 —— 这也是开发用于分享 / 处理数据的先进技术、使之更接近于实际应用需求的重要一步。

据悉,经典计算机信息基于简单的“开 / 关”读数,所以通过相关中继放大技术来实现长距离信息传输,实现起来也是相对简单的。 然而量子信息基于相对更复杂、更安全的量子物理特性,例如光子极化和电子自旋。因此被称作量子点的半导体纳米盒,就成为了许多研究人员所重点关注的量子信息存储 / 传输组件。 然而量子中继技术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尤其是光电信息的转换非常低效。想要克服这种信息转换和传输挑战,正是大阪大学研究人员着力于解决的问题。

大阪大学开发用于远距离、超安全量子通信的纳米天线

研究一作 Rio Fukai 解释称:在量子通信研究中常见的砷化镓量子点材料上,上单个光子转换为单个电子的效率,目前仍然极低。

为此,该校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纳米天线 —— 它由超小的金同心环组成 —— 能够将光聚焦到单个量子点上,从而让中继设备能够轻松读取电压。

与非纳米天线方案相比,研究人员将光子吸收效率提升了 9 倍。在照亮单个量子点后,大部分光生电子并没有被困住,而是积聚在设备中的杂质或其它位置。 即便如此,这些多余的电子还是给出了一个最小的电压读数,使得我们能够轻松将之与量子点产生的电压读数区分开来,而不会破坏设备的预期读数。

资深作者 Akira Oiwa 补充道:理论模拟表明,后续该技术有望将光子吸收效率提升到 25 倍。目前研究团队正打算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是改善光源对准、其二是更精确地制造纳米天线。

展望未来,新技术有望在成熟的纳米光子学的基础上,推动即将到来的量子通信信息网络的发展。借助纠缠 / 叠加等抽象物理特性,量子技术或在数十年后带来前所未有的信息安全和数据处理应用。

大阪大学开发用于远距离、超安全量子通信的纳米天线

相关阅读 >>

圣斗士:历代巨蟹排名,迪斯马斯克并非最弱,马尼戈特不是最强

研究发现类木行星可在其恒星死亡后幸存下来

美团数据:过去一周“七夕”主题餐饮团购量环比

吉利手机外观专利遭曝光 网友:买车送手机?

微信公众平台十周年了:记得关注的第一个公众号么

与马斯克交易最后期限临近 推特锁定员工股权账

宁德时代换电站曝光!官方回应:这是测试站

网友吐槽优酷欠作者收益,作者白白给优酷社区打工两个月

满帮二季度营收16.7亿元,同比增长49.3%

曝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或法、中方分别主导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