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人民资讯,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11228232156006525951.html,侵删。
新快报讯 12月28日,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首届“纳米产业技术创新专业赛”决赛(以下简称“专业赛”)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高新区举办。从全国初赛中脱颖而出的24个纳米科技创业队伍进行了一番激烈角逐。
受疫情影响,本次总决赛首次采用线上比赛、线下评审的方式进行。组委会开通现场直播通道,对总决赛开幕式、企业路演答辩全过程进行直播,吸引了纳米科技界、企业界、投资界等近4万业内专业人士收看、点赞。
为“纳米之星”搭建“技术”“产业”对接之桥
据了解,进入专业赛决赛的24个优秀纳米科技创新项目覆盖了纳米科技领域的多个热点板块,包括纳米技术3D成像、肿瘤检测纳米技术、肿瘤治疗纳米药物、复合纳米材料等纳米领域热点板块。
其中,获得大赛企业组的桂冠的济源海博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特种功能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杂化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企业,拥有国内一流的纳米材料专业集成创新队伍和研发能力,现拥有国家发明专利21项。
与其并列第一的北京中科纳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肿瘤预防、精准医疗的创新型纳米生物医学高科技公司,已经成为中国CTC行业领军者,其自主研发的诊断技术取得多项国内外领先的学术成果。
获得初创企业组第一名的中科国纳康达(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纳米新药开发,拥有独创的纳米药物设计、筛选和优化平台级生物技术,在纳米新药研发、临床实验及高科技企业管理等方面拥有深厚的经验积累。
据悉,纳米产业技术创新专业赛是我国纳米科技领域的最高赛事。大赛旨在带动和发掘一批在技术基础、团队构成、市场前景等方面具有突出发展潜力的纳米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并为其搭建项目对接社会资源的重要舞台,促进纳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纳米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纳米产业技术创新专业赛充分展示我国纳米科技产业化取得的重要成果。通过系列创业集训、项目路演展示、精准匹配资源等手段,展示、锤炼出一批优秀的种子企业和项目,为企业及项目提供人才、技术与产业、资本等要素,为中小微科技企业搭建突破‘产品化、商品化’两个‘死亡谷’的成长阶梯。”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赵宇亮表示。
广州高新区加速布局纳米科技产业
记者了解到,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纳米产业技术创新专业赛前身为“纳米之星”创新创业大赛,截至2020年已举办了六届,今年首次纳入由国家科技部主办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专业赛序列,总决赛落户黄埔区、广州高新区。这将有助于推动一批优秀的纳米科技领域成果在粤港澳大湾区转化落地。
纳米技术作为多学科交叉前沿领域,已成为推动科技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9年,广东省设立了纳米科技专项,加强广东企业与全国纳米科技界的联合研发。
作为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当前正举全区之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纳米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中国纳米谷”。
坐落在中新广州知识城的“中国纳米谷”是该区重点打造的纳米产业集聚区,通过引进中科院和高校顶尖团队,培育、孵化一批高科技创新企业。“中国纳米谷”将引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成我国纳米科技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技术研发再到产业转移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形成纳米科技产业集聚区和辐射效应圈。
作为黄埔实验室的核心组成部分,广纳院于2019年12月挂牌成立。广纳院是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广州高新区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定位于国际一流的纳米科技转化基地,打造完整的1-9级科技创新链,形成创新链上中下游的同步协调发展机制。目前科研人员和研发工程技术人员已达到600多人,引进高水平人才团队和科研项目达30余个。
2019年12月,该区出台了国内支持力度最大、政策体系最全的纳米产业专项政策“纳米10条”,围绕研发平台奖励、金融扶持与奖励、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奖励、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专项奖励等7个方面给予支持,最高支持经费可以达到1亿以上。目前,全区注册经营范围涉及纳米技术的企业超过260家。
文图:新快报记者李应华 通讯员黄于穗、焦婵娟
来源:新快报
相关阅读 >>
openeuler系产品市场装机量取得重大突破 2021年增速第一
坦克世界:9.22遗珠,c系全能战神113,90-95%单野17把搞定
intel 15代酷睿核显爆发:台积电3nm+320单元、重夺苹果芳心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