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6秒!中国“人造太阳”再创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世界纪录


本文摘自人民资讯,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11231195212716434556.html,侵删。

2021年的最后一天,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再传捷报!记者刚刚从该院获悉,12月30日夜,正在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再次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实现了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这是目前世界上托卡马克装置高温等离子体运行的最长时间。

实现核聚变发电的两大难点是实现上亿摄氏度点火和稳定长时间约束控制。近年来,EAST装置进行了系列性能升级。EAST装置实验运行总负责人龚先祖表示,本轮实验于2021年12月初开始,将持续至2022年6月,EAST大科学团队将在未来聚变堆类似条件下向高参数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等科学目标发起冲击。

EAST装置运行15年来,先后实现了1兆安、1.6亿度、1056秒的等离子体运行,通过开放共享的建制化管理模式,全面实现了EAST设计参数指标,在稳态等离子体运行的工程和物理上继续保持国际引领。EAST装置取得的系列创新成果,为自主建造聚变工程实验堆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关链接

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仅十多年,科学家就找到控制裂变反应的办法,并建成了裂变电站。可氢弹爆炸已过去半个多世纪,核聚变电站的建设却依然遥遥无期,这是为何?聚变反应需要的条件十分苛刻:在超高压的太阳上,1500万度的高温即可满足核聚变要求,但在地球上,需要在反应装置内达到一亿度以上的高温,并且将产生的等离子体“燃料”以极高的密度,约束住很长的时间。

EAST的出现,让人看到了物理实验成功的曙光。EAST同时具有“超高温”“超低温”“超大电流”“超强磁场”“超高真空”等极限条件。新的世界纪录的出现,表明我国磁约束聚变研究在稳态运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将继续引领国际前沿,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清洁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日前,记者前往该所,走访多位专家,听他们揭示“人造太阳”之谜。

……

更多内容,请点击2017.07.23的“天下”特稿链接《科学岛上“种太阳”》

作者:通讯员 叶华龙 记者 赵征南

编辑:沈竹士

责任编辑:范兵

来源:文汇报

相关阅读 >>

quest最速传说: 《bonelab》一小时销售额达百万

蓝色起源火箭发射失败,太空舱逃逸,助推器坠毁

本月《gta6》真的要来了?索尼官方回复暗示

吴尊友:奥密克戎毒株流行的危害依然严重,新冠肺炎不是“大号流感”

“字节和心脏,只有一个能跳动!”困在流水线上的互联网人

b社前员工泄露《星空》细节:射击不错 画面很棒

tga2022:《星之卡比:探索发现》获最佳家庭游戏奖

国内首批“无标签”瓶装饮料亮相,绿色低碳生产从细节入手

“药丸屏”设计摄像头大升级,关于iphone 14你想知道的全在这!

快手宣布全面支持全景4k视频播放!网友:流量又不够用了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