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人民资讯,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20304231748380328987.html,侵删。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 科技日报记者 代小佩
今年年底,乘载6名航天员的中国空间站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在疫情防控中首次采用了电子围栏技术;冬奥场馆之一首钢大跳台带动了首钢绿色转型升级;我国成功制造了3000吨级加氢反应器;在高铁、核电、水电、冶金装备等方面,我国实现了世界领先……
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7位全国政协委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及了我国科技进步的不少成果。在首场委员通道上,科技之光熠熠生辉。
科技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方法和答案。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在委员通道上表示,我国疫情防控中采取的“动态清零”政策是最有效的也是最负责任的做法。他认为,“动态清零”策略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强大的科技力量支撑。
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吴浩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
吴浩介绍,2020年6月北京发生新发地疫情期间,首次通过健康黄码限定风险人员活动范围,采用了大数据手段精准流调,开启了超大城市社区的精准防控;在处置厦门疫情时,首次借助国土资源地理信息平台,结合流调大数据,精准划分防控区、封控区和管控区;今年年初,北京多点出现散发性聚集疫情,同时面临冬奥会挑战,首次利用了电子围栏技术,成功在超大型城市不大规模地限制人流的活动,对风险人群进行了精准的管控。
在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明忠表示,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基石”,被誉为“工业之母”。
而科技创新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助力。刘明忠称,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已经连续12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对世界制造业贡献的比重接近30%。我国工业总体规模和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实现新飞跃,并且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比如,在高铁、核电、水电、冶金装备等方面实现了世界领先;在石化装备制造技术上从跟跑到领跑,成功制造了世界规格最大、最重、材料最特的3000吨级加氢反应器,成为全球石化行业装备制造技术的领导者。
“自立才能自强,自强才能主导。我们要以改革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全面推进自主创新,组建更多产学研一体的创新中心,切实增强装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刘明忠的话铿锵有力、令人振奋。
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刘明忠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
同样令人振奋的消息是,中国航天科技成果将再次闪耀太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5月起,我国空间站工程将进入建造阶段。今年年内将发射2个空间站实验舱、2艘载人飞船、2艘货运飞船,再将6名航天员送入中国空间站。
“届时,一个由3个舱段、2艘载人飞船和1艘货运飞船构成的,总质量接近100吨,装载包括空间生命和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燃烧和微重力流体科学、基础物理等大量高水平的太空实验装置,乘载了6名航天员的中国空间站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周建平表示,“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周建平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
在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副部长沈瑾被问到:北京冬奥会场馆如何结合奥运价值进行赛后利用?
沈瑾以首钢大跳台为例谈到:“首钢大跳台选址结合工业遗存进行改造,建成体育主题公园直接服务冰雪运动,带动了首钢的绿色转型升级。”
据悉,首钢滑雪大跳台的设计不仅兼顾传统文化和环保,还非常重视高科技的运用,其剖面结构不仅满足大跳台比赛的要求,还可以通过附加临时单元体结构在48小时内完成向空中技巧场地的转换,这样的变换技术是全球首例。这是科技为人类文明添彩的重要一笔。沈瑾表示,有文化属性的滑雪大跳台已成为城市复兴的新地标,这是冬奥留下的更重要的遗产。
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沈瑾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新华社
编辑:张琦琪
审核:王小龙
终审:王郁
相关阅读 >>
dnf:10.1欧皇炫耀日开启,军团本爆3件蓝灵上衣,爆3件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