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北京商报,供稿:人民资讯,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20714225554758176996.html,侵删。
本文转自:北京商报
全文共3099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在“金融+科技”齐头并进的当下,银行与金融科技的关系愈发紧密。一边是金融机构密集成立科技子公司,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一边是金融机构服务商,利用云计算的运算和服务优势,叠加自身发展特长,面向金融机构“疯狂输出”。
这一过程中,“金融云”成为相关机构抢占市场份额的新赛道。于金融机构而言,金融云能够通过系统化的技术手段,帮助机构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和运算能力,最终达到降本增效、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的目的。
可以这样说,基于云基础设施之上的数字化建设已是金融机构的必选项,金融云也逐步成为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金融与科技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也并不为过。
这也意味着,金融机构对于数字化服务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而在保证数据安全、实现内外联通、拓展需求场景等多方面框架之下,不禁让人开始思考,技术之外,科技平台还能为金融机构提供什么?
参与者济济,金融云玩家的不同打法
去建设云吧,建设不被定义的云。
根据2022年5月,IDC最新发布的《中国金融云市场(2021下半年)跟踪》报告,2021下半年,中国金融云市场规模达到39.0亿美元,环比增长超过47%。其中,金融云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分别达到27.8亿美元、11.3亿美元。
同时,金融客户使用云计算产品范围不断扩大,推动金融云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速达到42.9%。市场竞争格局基本稳定,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百度智能云、京东云等依然合计占据金融云平台市场80%以上份额。
大规模增长的数据背后,是金融云赛道上不断扩张的玩家数量。有条件的大型金融机构成立科技子公司,在强化自身能力的同时面向同业金融机构进行输出;传统软件应用商密集转型,为金融机构提供SaaS产品及服务;阿里、腾讯、京东、华为等企业,具备通过自有公有云平台,衍生出金融云业务团队,为金融行业带来“活水”……
近年来,各家云服务商业务升级动作不断。在金融云解决方案上,2021年年中相继更新产品方案。阿里云发布金融级全栈技术方案,覆盖底层云基础平台到上层应用架构;华为云推出全新金融云网解决方案,确保新业务上线更快、更安全;京东云推出行业首个为金融机构提供联结数智供应链增长方案的金融云;腾讯云上线“未来金融2.0”版本,将解决方案升级为新基建、新连接和新服务。
不同梯队的参与者,在底层设计和主导优势上各有不同。而立足于集团业务、技术优势,头部平台金融云玩家打法也不尽相同。其中,阿里云面向全行业开放,业务侧重于云底座,主打核心系统建设;业务重心同样贴近底层的华为云,聚焦网络架构;腾讯云偏重金融机构,依托海量个人用户和场景优势,向合作机构提供优势技术和解决方案。
而京东云推出的联结产业供应链的数智化金融云,一方面以京东云混合数字基础设施为底座,基于金融机构业务板块构建了业务数智化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基于京东集团多年数智供应链能力的打造,连接了包含零售、物流、健康、制造、产业园区、城市等实体产业供应链,为金融机构打造了天然的增长场景。
在云基础设施、金融科技数智化、以及联结产业供应链增长解决方案三大板块上,京东金融云实现了全面融合。在向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时,更显游刃有余。
从自身秉赋出发,到行业痛点中去
金融云服务商不断革新,也是行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从金融行业发展进程来看,传统银行业依靠规模驱动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渐退场,保险、证券等领域也因为金融科技的介入,呈现明显分化态势。而在金融机构数字化过程中,早前以业务软件开发、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数字化技术和服务,已经无法满足金融机构的实际需要。
如何突破现有增长瓶颈、构建自身可持续增长的营销与运营体系,成为摆在金融机构面前的难题。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金融机构也更为看中这一点。而行业实践结果表明,金融机构融入数智供应链,依托实体经济链接场景和用户,才能构筑增长新引擎。
依托京东集团数智化社会供应链所联结的实体产业供应链,以及十年金融科技实战经验,京东金融云为金融机构送来了这阵“风”。4月20日,一笔采购自越南的两百余吨橡胶类大宗商品货物,在完成签收提单、换单、通关、查验、入库等流程后,存放于青岛自贸区的中储股份青岛分公司数字仓库。仅仅一天后,该笔货物的货主青岛悦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提单转仓单质押的模式,在建行自贸区支行快速便捷地获得了31.6万美元的贷款融资。
这一高效运转的数字仓库,正是由青岛自贸片区联合京东科技、中储京科打造。通过数字仓库平台的“AI看货”功能,仓储方、贸易商,银行方均能便捷、明晰地实时看到货主、货物、保管仓库等信息。通过挖掘产业链中的数据信息,金融机构更快捷、可靠的做出了信贷评估,也更好的解决了风控和风险定价问题。
此外,在刚刚过去的京东618年中购物节上,民生银行联合京东展开“聚惠民生”618专场活动。双方线上、线下全渠道联动,数字化全渠道开放生态模式,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强趣味性、更大优惠力度、更沉浸的购物体验。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民生银行活跃客户量同比增长73%,民生银行借记卡新增绑卡量同比增长269%;民生银行信用卡新增绑卡量同比增长186%。
金融机构需要什么,京东金融云就做什么。在过去数年的更新迭代中,京东金融云在抓牢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为金融机构解决了业务创新、客户服务方面的痛难点,覆盖了金融机构转型的全流程。在原有业务架构上,京东金融云还陆续发布了数智化营销增长方案和产业链金融科技方案等,向金融客户提供更多选择,现以增长为导向的云上创新。
构建金融增长第二曲线 打造核心竞争力
目前,京东金融云已与888家金融机构进行了合作,其中包含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面覆盖;同时,还与76%证券机构、68%保险机构、中国银行业前100强中70%头部银行建立了基础设施、业务数智化和金融服务数智化合作。
“京东金融云向客户提供的,是能综合性解决业务痛点的解决方案的整体能力,而不仅仅是卖云的基础设施或者基础服务的东西。”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金融云事业部总裁宋可心坦言到。
在宋可心看来,京东金融云取得的成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宋可心表示,京东集团本身是一个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服务公司,京东物流、京东健康、京东商城等产业丰富,在金融云业务外延时产生了大量异业合作的优势。同时,金融相关服务坚持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金融云业务也积累了能力和服务经验。
“一直以来,京东金融云也没有特别急功近利追求业务增长,更多的是在随着客户覆盖范围增长的同时,为客户解决实际痛点。这一思路也获得了行业客户的认可,创造了良好的口碑,最终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客户。”宋可心补充道。
谈及金融云业务后续的发展,宋可心认为,当前金融云在国内市场中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于京东金融云而言,更重要的还是与客户共同寻找到场景中的痛点,并利用京东在多年的供应链中沉淀下来的技术与服务能力为行业创造价值。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金融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也承担着重任。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借力”金融云服务,能让金融机构迈向注重场景和服务效率的、更深层次的数字化转型。而选择更适配的金融云服务商,也能帮助金融机构本身构建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由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定位于联结产业供应链的数智化金融云,京东金融云利用自身核心能力助力金融机构深入产业供应链,在价值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四个方面实现融通。金融机构由此成就自身增长第二曲线,并进一步通过金融服务加速产业融合、产业创新发展,共筑经济体全面发展。
相关阅读 >>
iqoo neo6 se核心参数敲定!80w闪充加持 30分钟充满
苹果 ios 16 已推出四个月,但用户反馈该系统仍存大量 bug
李学龙、戴琼海、任奎等上榜,科睿唯安公布2021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国科学家占比14.2%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