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NGA,侵删。

*因为我不懂鬼泣,所以不包含任何相关内容哈
如果要评价1月份最让人意外的游戏,那肯定是《完美音浪》了,其实我最开始是不太看好这个游戏的。

首先因为男主阿茶,看上去就像个呆瓜——当然,他实际上也是个呆瓜,然后我并不喜欢扮演呆瓜的游戏,然后游戏鲜艳明快的美漫风格也不太在我的审美好球区内;
其次,因为这是个包含音游要素,需要节奏感的游戏,而我在万代南梦宫游艺城的太鼓达人游戏机那里,就一直是老板最青睐的故事,每次都是打完低保歌曲就寄,绝无可能续杯。

所以我有自知之明:第一眼没那么有兴趣的,又是自己不太擅长的游戏,干嘛还要玩呢?当然后续如潮的好评淹没了我,让我联想到了上一个看上去兴趣不大也不擅长的游戏它叫做......《双人成行》,然后我(在无数好友每天的疯狂安利和剧透下)就开始了这款游戏,而它也确实给了我很多惊喜。
如果要我简单概括一下对这款游戏的感想,那就是——
《幽灵线东京》,微软的任务罢了
三上真司:幽灵线东京?主人的任务罢了,真做游戏那害得是《完美音浪》。
微软:收到,宣发费减两个0。

相对于tango工作室上一个毫无游戏性的《幽灵线东京》而言,《完美音浪》仿佛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溢出屏幕的游戏性,让游戏的每一场战斗、关卡的流程、BOSS战的设计都充满了乐趣,而且这种乐趣中可以感受到制作人无所不在的快乐感——这就是那种由内心抒发的,把想要的东西做成游戏的感觉,而在这种感觉下,《完美音浪》在整个关卡流程中不断的带给我更多新颖的快乐体验。

游戏中我们需要扮演的是一个名为阿茶的懵懂青年,啥也不懂的阿茶为了实现自己的摇滚巨星梦想,报名成为了巨型企业范德雷对人体进行机械改造的,“阿姆斯特朗”计划中的一位参与者。很显然这样一个计划有着不可告人的猫腻,但某种意义上,阿茶“傻人有傻福”的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因为他的随身听在一阵阴差阳错后备改造机器压入了自己的胸腔,成为了一颗“音乐心脏”(总觉的有点既视感,MP3 = 波奇塔?阿茶=电次?变身音乐恶魔?)。


在这颗音乐心脏的共鸣下,这个世界中的一切都伴随着节奏韵律开始抖动起来:喷涌的蒸汽、钟表的指针、甚至是路边的鲜花,一切的一切都在“动次打次”的开始打起拍子,于是我也禁不止开始摇头晃脑和抖着腿,开始了这段在赛博朋克社会中,作为一个小人物从底层开始,不断向着天空中的大企业幕后黑手进化,寻回正义与自由的冒险旅程。
战斗:不要看,用耳朵去感受
《完美音浪》的游戏体验,是一种“也是战斗也是演奏”的感觉:我们需要用吉他一样的机械武器:轻击、重击、跳跃、防御、闪避等动作分别有滑音、勾弦、点弦、推弦等手法作为回应,大招则对应着狂放不羁的扫拨。而游戏中的战斗技巧,如果一言蔽之,那就是尽量建立“听觉提示”与操作之间的联系,而不是视觉(熟练以后建议关闭节拍提示)——如果能够用视觉判定战斗对策,再用听觉对上拍子(而不是看到节拍提示后反应),无论在战斗还是QTE解谜中都会得心应手的多。

战斗就犹如演奏,节奏成为了一切:准确的节奏会带来更高的伤害、更高的破防值、更快的大招积累速度,从而让战斗的一切环节进入一个良心循环的轨迹。而应对敌人各种攻击的防御行为同样如此:踩到节奏点时可以执行最多三连闪避,能够规避绝大多数攻击;完美格挡能够形成“弹反”,能够大量的削减敌人的破防值,对于那些疯狗型多段攻击敌人有奇效(这毫无疑问是借鉴《只狼》了)这毫无疑问是借鉴的只狼。

然后在每个关卡中都有一首对应的摇滚乐曲。我们控制着阿茶用各种组合技能攻击着敌人的同时,那种感觉又像是在与敌人“共舞”——当我们的攻击踩准了节奏的鼓点,就像是在舞蹈中踩准了步点,我们的攻击越来越猛烈,敌人的反应也越来越强烈,最终在破防值的红圈完成后,进入了完全被征服、完全被统治的高潮(没错,这是一种堪比啪啪啪的快感)。
对于高级或者精英敌人来说,这样的过程也许更漫长(有多条破防值),但其中的节奏与乐趣是完全一致的,甚至爽快度更足,因为低级的敌人太快的倒下失去了征服的乐趣,高级的精英机器人在狂风暴雨的攻势之后被逆推,带来的却是更刺激的体验。

在面对游戏后期的精英敌人时,精英敌人在残血时会进入“狂怒”状态,狂怒会有强制的连续拼刀过程,全部弹到可以直接斩杀,还是有相当高的爽快度,而这个环节就是更多的记住“节拍”,比用肉眼判定要有效的多。
伙伴:热血、友情、与胜利
相关阅读 >>
晶圆代工产能过剩担忧增加 台积电将不得不重新考虑新产能扩张项目
一加nord 2t即将发布:6.43�计聊�+天玑1300+80w快充
索尼 playstation 为《死亡搁浅》的创意游戏机制申请专利
芯片短缺 消息称苹果iphone 13订单砍掉1000万部!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