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飞象网,原文链接:http://www.cctime.com/html/2023-3-6/1644992.htm,侵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强调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一,将人才工作提到新的战略高度。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世界信息化技术竞争日趋激烈,也对我国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一直关注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今年两会,他带来了关于“在中小学阶段普及编程教育”的最新提案。
数字原生代(也称α世代,泛指2010年后出生的一代人)被认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原住民”。杨杰认为,这一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把握,一定程度上将决定信息文明时代的社会整体创新水平,而编程能力是理解和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青少年编程教育方面还存在差距,“发达国家格外重视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系设计,积极将编程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在现阶段,加快推动编程教育在我国中小学阶段普及,对于国家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尤为关键。”杨杰向记者表示。
当前我国中小学编程教育在三方面有待提升
通过深入调研走访,杨杰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编程教育在普及程度、教学体系、软硬件保障等方面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首先是普及程度不深入。我国中小学编程教育起步较晚,与世界领先国家相比渗透率较低,且多覆盖一线城市或发达地区。教育部署方面,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编程课占总课时的比重远小于其他科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一些内容在高中阶段为非必修非必考科目,重视程度有待提升。社会认知方面,多数家长认为编程是课外兴趣课,存在编程就是学代码、玩游戏等误区,制约编程教育全面铺开。
其次是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方面,缺乏统一教材,课程内容直接借用国外课程标准,没有根据我国中小学生学科基础,开展专门的课程实践,人工智能相关内容滞后且教学不深入,导致学习积极性不强、质量不高。教学模式方面,编程作为一门新兴课程,还没有探索出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融合应用不充分,难以满足智能环境下编程教学的新要求。
相关阅读 >>
魔兽怀旧服:被工作室一言点醒,才发现一直都为他人“做嫁衣”!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