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每日新闻汇,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11120220113903195982.html,侵删。
我的一个朋友,最近买了 10 本《被讨厌的勇气》。
她说,她需要在任何她能看到的地方,吸纳这种“勇气”。
卧室一本,客厅一本,玄关的墙上挂一本,工位的文件柜旁摆一本,最夸张的是,包里还随身带了一本,所谓的“要将被讨厌的勇气贯彻到底”。
可惜的是,她的“自救行动”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在她给我发了第 11 种“生无可恋”的表情包之后,她终于承认了:
“我也不知道,还能怎么办。”
——这种“帮不到自己”的状态,似乎是大家都经历过、或者正在面临的焦虑和困惑:
事实上,这些体验都是非常正常的。
说一句“认识自我”很容易,做一些自我治愈的尝试也很容易,但认清自我真实的状态、并找到适合自己状况的解决办法,并不是一件人人都能做到的事,相反,它很困难。
那么,“还能怎么办?”
我们在反复、大量地资料查找和理论研究之后,研发出了一套全方位的「心理评估服务」,以期待回答这些“难以被自己回答”的问题。
01
认识真实的自己,需要更科学的测评
「心理评估」的第一步:国际标准的心理测评量表系统。
——了解自我当下的情绪体验和心理状态。
提到心理测评,相信你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有参与。心理测评,作为一种“自我报告”的评估方式,已经成为我们“认识自我”的一种标准工具。
然而,你是否思考过:什么样的心理测评才是科学、有效的?
一方面,这种自己“打分”、“选择”的心理测评,它反映的讯息是更直观的。
但另一方面,心理测评的“有效性”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1)测评本身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一份科学的心理测评必须经过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2)测评人员的认知因素
当我们没有理解题目的描述,我们可能会对自我的洞察产生偏差;当我们对回答感到疲惫、失去兴趣,我们可能会随便选选、草草结束。而这都将让我们的测评结果变得不再有效。
3)测评环境的影响因素
自我测评的环境也会影响测评的有效性。
例如,一项研究表明,当年轻人在家里进行自我报告时,他们更不愿意承认他们喝醉了,因为他们认为父母会了解到他们的反应,这种“报复恐惧”会影响测评的有效结果。
事实上,自我测评最大的好处,或者说最有必要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及时地、多维度地反映我们当前的精神状态,不是固定的,而是“当前一段时间内”的精神状态。
而同时,自我测评也必然具备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它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我们对自我的洞察力。
因此,一套完整的「心理评估」,除了心理测评这个原点,还需要更透彻、更全面、更稳定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就是简单心理的“评估顾问”。
02
我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心理评估」的第二步:1V1心理访谈评估。
——在“评估顾问”的帮助下,理清自己真实面临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解决问题最关键的一步,是“觉察”到问题的存在。
但是,自我觉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美国组织心理学家 Tasha 在她的书中提到了“自我觉察的两个盲区”,即认识盲区和情绪盲区,它们就像遮蔽的两片云朵,让我们有时对自己一无所知。
而心理访谈评估的过程,就是拨开这两片云朵的过程。
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评估顾问(Case Manager)”,将会与你单独进行 40+ 分钟的视频/当面访谈,访谈的维度包括:
▨ 生理维度:躯体症状、饮食睡眠情况、既往诊断等;
▨ 心理维度:认知和行为模式、当下的情绪状态、可能的危机风险等;
▨ 社会维度:ta 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怎样的、主诉的压力源是什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应激事件等。
看到这里,你也许已经意识到了,心理访谈评估并不是在给你“下定义”或者“贴标签”,评估顾问也不会对你有任何评判,他们所做的,是一种“症状澄清”。
如果用我的个人体验来解释,大概就是“我以为的,不是我以为的;我不以为然的,是我不可忽略的。”
更进一步说,这种感觉有点类似于体检,或开始健身前的体测。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我看到了自己平时看不见的身体症状。
而这些信息,也有助于之后寻求合适的帮助。
心理访谈评估,可以被视为与身体体检有着相同的目的。
在这次访谈当中,你会更加明确:
▨ 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 哪些问题是最值得关注的,它们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 如果你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什么样的心理咨询师是适合你的?
心理访谈评估是一个出发的站点,你将在这里看见你真正想去的地方。
03
最后,我该怎样“帮助”自己?
「心理评估服务」的第三步:专属的心理健康服务方案和服务跟进。
——定制适合你的心理健康服务,并提供后续的答疑与支持。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我们似乎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广泛而不聚焦的抑郁、焦虑和无意义感。
这种状态让我们无法给予自己准确的“帮助”。
因此,根据上述两项评估,简单心理的“评估顾问”会为你定制一套合适的心理健康服务方案,方案中可能包括有:
▨ 推荐心理学相关书籍/相关文章视频;
▨ 参加心理自助训练营;
▨ 匹配适合你的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
▨ 倾诉热线;
▨ 精神科顾问服务;
……
在这些后续的旅程中,最初的“评估顾问”会一直陪伴着你,直到你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答案”和“出口”。
⬇️
如今,在忙碌的生活压力和无穷尽的“内卷”之中,我们已经关注到,自我关怀、自我帮助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勇气。
但我们似乎忽略了,它们的前提是——
允许自己看到“隐藏的自我”和“真实的问题”。
希望你能够明白,每个人都有治愈内在自我的力量,或许我们离它只有一步之遥。
如果已经对心理评估跃跃欲试了
添加心理评估小助手⬇️,了解详情❤️
参考文献
————————
Holi, M. (2003). Assessment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using the SCL-90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Helsinki University, Helsinki, Finland.
Brener ND, Billy JOG, Grady WR. Assessment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validity of self-reported health-risk behavior among adolescents: evidence from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2003;33:436-457.
Adracare:What is an Intake Assessment?
Talkspace:What is a “Psych Evaluation?”
作者:高一然
封面图来源:《正常人(Normal People)》
来源:简单心理
相关阅读 >>
兴安盟发布紧急通知!排查2月1日—6日以来呼和浩特市来返人员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