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浅语科技,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11227123622234152725.html,侵删。
收购了波士顿动力的现代,小试牛刀。
「不务正业」的现代又来秀肌肉了,这一次他们推出的是一辆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移动平台,猛一看我还以为是纯电平台的缩小版,又或许它的灵感正来源于此。
以后出门逛街,带上它
其实这是现代造的一款四轮机器人,MobED(MobileEccentricDroid)。
它的主体是一个扁平的矩形平台,可在其上放置各种工具,另有四个12英寸的充气轮胎。每个轮胎都配备了三个电机,可以独立控制。
借助这些电机和复杂的悬挂系统,MobED能够以非凡的精度和稳定性调整平台的角度和行进路线,即使在不平坦的表面或坡道上行驶时,也能保持极度的平衡。
为了展现这一特性,现代在片头位置就给MobED设计了「背着香槟塔上坡」的吸睛戏码,有种成龙电影的感觉。
目前,该设备可以自主或远程操作,设计用于搬运物体,但最终它可以用于「搬运」人。
在演示视频中,MobED可以通过安装拓展配件变成婴儿车、移动显示屏。据悉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还将其当作摄影云台,拍摄长时间的跟踪镜头。
现代汽车集团机器人实验室负责人DongJinHyu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我们开发了MobED平台,以克服现有室内引导和服务机器人的局限性,同时通过升级平台的整体机动性,最大限度地提升它在城市中的实用度。我们也好奇着,MobED的潜在用户将如何扩大他们对平台的需求和功能。
该机器人的最高时速为 30 公里/小时,内置 2kWh 的电池,充满可支撑 MobED 行驶四个小时。
不过它究竟是如何实现自主行进?这还是个谜,在新闻稿中,现代没有提到任何跟传感器相关的内容,也未说明它是否具备自动驾驶能力,但就从演示视频中看来,MobED具有颇高的实用性。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造车很厉害的现代公司,其实在机器人领域早有造诣,毕竟在制造工艺上,造车跟造机器人有蛮多相通之处。
此前现代也推出过许多机器人概念产品,譬如专为外星环境打造的TigerX-1,它拥有一副酷似火星车一样的外观,因为他们的制作理念非常相近,都是为极端环境而造,突出一个耐造和轻便。它没有座舱,而是利用模块化设计帮助人类背负和携带工具,在难以行进的地形中穿梭。
人可以去到的地方,它可以去到;人去不到的地方,派它去到。正是有着一颗躁动的心,现代不仅专门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机器人技术的部门NewHorizons工作室,而且在今年年初,以11亿美元的价格,从日本软银手中收购了波士顿动力80%的股份。
现在看来,机器人是未来制造业的香饽饽,现代放长线投入这一产业,也算是未雨绸缪了。 不那么全能的机器人,利大于弊
之所以说机器人是香饽饽,看看这几年产业升级的新闻便可感知到。贝恩咨询公司(Bain&Company)于2018年发布了一份《劳工2030》的报告,其中提到了在本世纪20年代,在自动化浪潮影响下,当前工作岗位会减少20-25%。
▲ 图片来源:Bain.com
如今我们已然活在了本世纪20年代初,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在岗人数骤减。
事实是工人少了,但岗位还在,而且在病毒阴云笼罩之下,这种情况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扭转,但生活还将继续,于是在制造业方面,自动化进程加速推进。现实不完全是《劳工2030》所说的那样,不过自动化浪潮确实不可逆。
MobED所提出的模块化设计对整个机器人领域都有借鉴的价值,然而这种设计并非现代首创,类似移动平台机器人早已广泛应用于物流行业。
这类机器人大多出现在物流仓储端,由移动车体和载物托盘等部件组成,它们穿梭于仓储架之间,跟机械臂配合着,进行取货、调配、短途运输等任务,搬运效率往往是人的3-4倍。还有一些机器人会在原本的移动车体基础上,添加扫码器、相机等视觉识别设备,用来统计货品,向后台发送补货通知。
这些原本都是人的工作,而现在被这种硅基生物所取代,这是坏事吗?对那些被下岗的个体而言,这当然是一个沉重的坏消息,但站在社会进程去看,这又是无可避免的事,难论其是好是坏。
不过目前看来机器人能做的工作,还是一些粗活,全自动化还远未成熟,面对一些精细活,人的优势还在。 机器人未必要像人
近几年看来,机器人开发工作方向,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简单地说便是将重心从人形转向非人。大概还是十年前,我们看到的关于机器人的新闻,配图基本上都是人形的跳舞机器人,他们的用途大多只为娱乐大众。
而近期出现在我们视野当中的人形机器人,主要还是实现着治愈人类的功能,不管是迪士尼的Groot还是机器人护士Grace,内核都是娱乐和情感疗愈。
▲ 护理机器人Grace,图片来源:EveningStandard
而波士顿动力的Altas有着非常强的灵活性,凭借强大的平衡能力,他甚至学会了跑酷,但依旧是娱乐性大于实用性。
而机器人世界的另一端,非人形机器人的正蓬勃发展,并早已投身到服务人类的工作当中。除前面提到的Mobed和各类仓储机器人,还有拆弹机器人、雾化消毒机器人、扫地机器人。
它们的外观跟人大相径庭,但却因此变得更实用,以往人们总想将机器人造成人类的模样,然而受限于形态,很多功能无法实现。
如今转变一下思路,机器人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实用。我们习惯把「Robot」一词翻译成机器人,然而机器人未必要像人。
开发人员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让机器人有了更丰富的形态,从设计伊始就想好了功能性,然后再考虑对应的最佳形态,这成了当前机器人领域的主流开发逻辑,似乎这样也更为合理。
然而随着传感器、视觉识别、材料学、力学等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设计方向或许会再次向人形靠拢。毕竟这个现代社会是人类建设的,我们所使用的机械、设施、工具等,都是按照人类的习惯而设计,机器人也不能免俗。
相关阅读 >>
智行旅行客服电话大全已更新2023(已更新中/更新)苹果:4 月 25 日起,提交到 app store 的应用必须用 xcode 14.1 或更高版本开发
王者荣耀:不少玩家都感到疑惑,鲁班七号凭什么在高分段能出场?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