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登顶与国货自强


本文摘自飞象网,原文链接:http://www.cctime.com/html/2022-1-28/1607964.htm,侵删。

以2021年四季度数据衡量,时隔六年,苹果再度成为中国市场手机销冠。微博热搜背后是不吐不快的用户群体,还站着芒刺在背的国产品牌。

华为被制裁、全球缺芯、苹果降价等内外综合因素作用下,“iPhone 13赢麻了”似乎是个必然结果,也把市场竞争的新命题甩到面前:价格趋同、性能相近,差异化策略越来越没有差异化的时候,国货自强需要代入新节奏。

从功能机时代开始,超越洋品牌是国产手机常年梦想。智能机的火爆,给予国货弯道超车的机会,以销量论,不少品牌一度看到希望。过去数年,华为、小米、OPPO、vivo等“胜者为王”的国产品牌,站稳中国市场后,在全球市场攻势不减。而疫情黑天鹅、复杂国际环境,又给竞争带来了不确定性。

胶着之处在于,就产品和企业竞赛本身,节奏有新变化,但尚无颠覆性的机会。以功能机向智能机变迁为例,胜利者的姿态,建立在前一代市场王者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的“消亡”之上,更建立在技术的巨大迭代基础之上。

如今,尽管折叠屏小有起势,但远远达不到手机革命的高度。

反映在手机厂商,磨细节成了不得已的选择:更高像素、清晰屏幕、刘海屏还是挖孔屏,甚至于快速充电……看起来创新满满,也只是渐进式改良,这种困境,强势如苹果也无可奈何。

不只是技术维度的通有瓶颈,在市场策略上的“撞车”更为惨烈。智能机早期,主流厂商基本上一款旗舰打天下,且价格、性能各不相同,面向的人群也就各不相同,在追逐增量用户的大道上,互有竞争却各得其所。

众所周知,全球手机销量已经进入饱和期,用户从增量圈地变成存量竞争,几家大企业把持市场,却纷纷拿出少则五六款多则十余款机型。这样一来,看似更多价格、更多配置,却是相同价格、相同配置。

苹果都玩起了“加量降价”,向市场低头,也着实拿不出“差异化竞争”的差异化说服力。庆幸的是,放眼全球,几家中国手机企业已经站稳脚跟,从过去的苦苦追赶者变成了旗鼓相当的角力者,尤其还在数量上占据覆盖率优势。因此,市场份额高下要争,长期制胜法门也要找,竞争越紧张越不能慌。

如果换个角度,竞争的胶着恰恰也是修炼内功的机会。如果用“术道势”来描述手机竞争,中国企业在“术”的招数层面,比如互联网渠道、新概念营销、软件功能优化等,不仅不落后,反而领先全球。却在“道”的内功维度,比如芯片、系统存在短板,这是国际环境复杂背景下不得不破解的症结。

趁着胶着竞争期,国产手机好好补足芯片等内功短板,必定能在下一个“势”到来之时实现国货登顶夙愿。

相关阅读 >>

研究报告:在柬埔寨购买苹果“全家桶”最便宜,阿根廷最贵

苹果 apple pay 已支持浙江台州公共交通卡

苹果考虑扩大内存芯片供应商名单,有意将中国企业纳入其中

苹果 iphone 15 pro 系列手机渲染图曝光:深蓝色外观、钛合金边框

消息称苹果正开发 m2 mac mini,外观设计不变

苹果在欧洲推出自助维修计划:支持 iphone 12/13 等设备

苹果关闭 ios 16.6 验证通道,无法降级

苹果将通过采用更薄的芯片为iphone等电池腾出空间

上海一公司向苹果索赔100亿 要求停售iphone

苹果公布 apple watch “快充”数据:45 分钟可充 80%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苹果》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

    正在狠努力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