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的“钱包”!这些移动支付的不良习惯,你有吗?


本文摘自人民资讯,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20205170103916697354.html,侵删。

本文转自:甘肃普法

移动支付高速发展,如今,我们只需“扫码”或者“刷脸”,便可轻松“买单”。那么,移动支付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哪里用到的移动支付最多?

如今,移动支付已基本涵盖百姓生活主要消费场景。其中,较为活跃的是商场、便利店及餐饮类中大型实体商户;公共缴费(水电煤、网费等);小摊贩、菜场、水果店等小型实体商店;交通出行(地铁、公交车、出租车、飞机、火车等);综合电商平台等。

哪种移动支付

验证方式更常用?

在移动支付验证方式中,指纹、刷脸等生物识别方式认可度最高,其使用率已经超过数字密码验证方式。

从年龄上看,在受访人群中,45岁以上人群更偏爱密码支付方式,45岁以下人群更偏爱指纹、刷脸等生物识别方式,尤其18—24岁年轻人群使用生物识别验证方式的达到75%,高于平均水平九个百分点。

受访人群使用动态验证码核验身份约占三成,其中46—55岁人群达到35%,高于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移动支付过程中

你有哪些风险行为?

经调查发现,在所有移动支付风险行为中,人群占比最高的是“设置支付密码为相同的密码”(26%)。

其次是“在遇到有优惠促销字样的二维码都会尝试去扫”(22%),其中大学生群体尤其值得关注,该风险行为人群占比达到28%。

此外,个别风险行为比例也有上升趋势,例如登录网站或App时会习惯设置“记住密码,自动登录”等。移动支付用户平均存在2个不安全的手机使用行为或习惯,表现良好的用户(表示没有风险行为的用户)比例为32%。

注意!

防欺诈牢记三个“不”

不!

——切莫参与买卖、出借“银行卡”违法行为。

切勿将自己办理的手机卡、个人银行卡、对公账户及结算卡以及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买卖、租赁给犯罪分子。

不!

——自觉抵制虚拟币活动。

我国境内不允许虚拟货币的场内、场外发行。但凡利用虚拟货币非法集资、诈骗、传销的案件属于新型网络犯罪,且存在举证难追溯难的情况。投资者必须警惕,不要投自己不够熟悉的领域;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因为贪心而受骗。

不!

——老年群体不要轻信收到的各类信息。

对于老年人防范诈骗最能及时发现和发挥劝阻作用的主要是亲属子女。建议老年群体遇到陌生电话且涉及转账汇款等事项,应及时与家人取得联系并报告有关过程,若暂时无法取得联系,可以向公安机关、社区居委会咨询。

以上这些

关于移动支付的

不良使用习惯

你占了几个?

相关阅读 >>

2021年阿里腾讯迎至暗时刻,王座挑战者突围不易

dnf:一年时间涨价6倍!110最稳商机诞生,春节称号大有用

《宝可梦朱紫》奇树搭档宝可梦电肚蛙亮相

369开练剑姬补充队伍bp,赛后采访预感能够全胜出线

光荣特库摩《卧龙》将参展tgs 公布实机演示

罗技网站显示:新款苹果 ipad pro 12.9/11 英寸型号即将到来

沃尔沃将在北美推广电动建筑专用车辆:已测试近一年

第一届中国灵活用工产业峰会举办 微信支付助力灵活用工行业合规发展

豆瓣回应“在截图中添加加密水印”:小组长可管理防搬运功能

再被起诉?游走学术与商业间的知网还有多少雷要扫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