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雷锋网,原文链接:https://www.leiphone.com/category/aijuejinzhi/NB7KgHBIMp7MKcEx.html,侵删。
如果说中国的2D视觉时代,是一段追赶史,那么国内外厂商站在同一起跑线的3D视觉时代,很可能是一段超越史。 过去一年,当不少行业在经历寒冬,3D视觉赛道却火热如夏。 逆势而上过程中,行业也存在诸多热议的话题,关于投资、关于竞技、关于挑战、关于落地、关于盈利…… 这是一个关于3D视觉领域创业者的系列报道,也是中国3D视觉大浪蓬勃发展中群英荟萃的英雄史记。 本文为该系列的第一篇,故事主角是图漾科技创始人&CEO费浙平。
80年代,费浙平出生在浙江农村,但幸运的是,就在自家门口,有一个藏书万册、每天都有新鲜报纸可以借阅的“万册图书馆”。
在整个县城也不过只有一家新华书店的时代背景板上,这个家门口的图书馆更显得格外难得。
从小学二年级拥有自己的读书卡开始,费浙平平均每天都有一两个小时时间泡在图书馆中,当时他期期必看的书籍有两本,一本是《山海经》,一本是《故事会》。
那是互联网尚未普及,外界诱惑较少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费浙平将自己学生生涯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阅读和思考上,加之江浙一带自古便是富庶之地,在当地优势基础教育资源的助力下,费浙平在1996年夏天拿到了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录取通知书。
“我觉得我人生最大的认知跃升和眼界的开阔,完全是在大学期间完成的。”
ARM中国第一批「开荒者」
正如爱好文学的他,最终在文理分科时走向理科一样,大学前从未碰过键盘的他,在计算机和电子工程两个专业之间犹豫,并最终选择在当地录取分数最高的电子工程,走的都是一条寒门子弟想要出人头地最常走的路,看似“盲目”,实则掺杂着某种强烈的“明确”。
这一成长的选择还包括,一毕业就参加工作,最好是外企,不同之处仅在于,费浙平在外企和工作前面都加上了三个字“最好的”。
这个目标明显区别于很多自入学之日起就确定要出国的上海本地同学,但后来顺利进入ARM,成为ARM在中国的第一位本土员工,确实给费浙平带来巨大的满足感。
或许当时连他自己也没有预料到,在ARM的日子会为之后创业埋下多么重要的伏笔。
2000年前后,伴随着第一批美国半导体科技公司率先进入北京和上海两个一线城市,ARM也进入中国市场,准备立地生根、开枝散叶。
就这样,在2002年,初出茅庐的费浙平,遇上了大自己一轮的复旦学长谭军,后者当时刚带着妻儿从英国回到中国上海,正要奉命为ARM开拓国内市场。后来,谭军成了ARM中国区第一任“总舵主”。
在费浙平看来,谭军是自己的一位“贵人”。
费浙平是谭军招募的第一位员工,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谭军+费浙平=早期ARM中国所有员工。
谭军带领下,ARM用IP授权打破垄断,以开放式IP架构构建了国内的半导体生态链,行业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
2007年的一天,谭军找到已经在技术岗位发光发热六年的费浙平,想要把市场和销售经理的担子交给他。
费浙平本能地拒绝了。在当时很多理工科学生的认知里,似乎成绩优秀的都在研发技术岗,只有成绩不好的才会转行干销售。
在一家技术实力上被行业广泛公认的公司担任技术负责人,早已被费浙平视为自己的“本命”,而ARM又恰好就是这样一家公司。
谭军耐心地说服了费浙平,在外企,想要往更高的平台发展应当向外走,相比于沉淀技术,市场、业务、生态系统这些更宏观的平台型业务口方面的锻炼机会才是最稀缺的。
从岗位职责来看,谭军指派费浙平的并非传统销售岗位。当时,面对一片空白的国内市场,ARM完全处于卖方市场,最大的困难不在竞争,而在于如何大规模推广新概念和新技术,让客户发现32位CPU的价值,拥抱从8位到32位CPU的升级浪潮。这项工作需要带头人有非常强的技术背景和市场前瞻性。
谭军的一番说辞不无道理,虽然并非完全自愿,费浙平还是接过了市场和销售经理的担子。
如今,费浙平实实在在地从这次转型中品出了好处,“回头来看,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明智和正确的决定,如果没有在ARM最后几年的锻炼和成长,不会有今天。”
费浙平对雷峰网坦言,后来创立图漾过程中,对于宏观市场的行业认知、商业模式的选择、市场战略以及战略执行中的战略定力等,从ARM最后几年的锻炼中获益良多,而具备这样能力的创始人,从数量上看称得上稀缺。
更巧的是,当初在ARM工作时经历的挑战,与图漾今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别无二致。图漾当前的挑战和任务也是把3D机器视觉这个新市场的渗透率提上去,让以前不用的客户认可其使用价值。
从2002年初次相识,到2009年、2010年两人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相继离开ARM,可以说,费浙平与谭军一起,亲手推动了ARM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当仁不让的ARM中国1.0。
离开ARM后,费浙平加入同样做CPU技术的美国企业MIPS,担任了两年多中国区市场总监,在参与MIPS和Imagination这两家CPU和GPU公司的合并之后,功成身退。两段职业经历相加,费浙平在芯片行业度过了外企在中国发展的黄金十年。
离开MIPS的费浙平自感已触及职业天花板,左瞧右瞧都无法找到理想的职业下一站,“创业”的想法愈渐明确。
于是,2013年,费浙平一边帮助朋友的芯片创业公司深圳中微电做市场营销,一边开始和几个朋友捣鼓图漾最初的模型。
盯上当时「冷门」的3D视觉
在半导体行业深掘十年后,费浙平最终选择了3D机器视觉作为创业方向,并且一开始便以3D工业相机软硬件产品为切入口,而非更为熟悉的处理器芯片。
2013年左右,3D视觉还是一个少有人关注的冷门学科,为什么以此作为创业方向?
“处理器上面还有什么颠覆性的创新机会?”这是费浙平决定创业后时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智能化的视觉识别和视觉处理,会对处理器架构带来全新挑战,而把智能视觉处理做好,需要一个创新的处理器架构。
当时在费浙平看来,从CPU、GPU、DSP上着眼机会不大,AI的概念也还未兴起,自己显然也没有AI的工作背景,自然而然,他将目光落在了机器视觉上。
机器视觉并非一个新的概念,2D视觉市场已经趋于成熟,巨头林立下,想要在同质化产品中杀出一条生路,费浙平认为不是自己的能力所在,况且他理想中的公司,要有能打的产品能力,而不是纯粹的销售能力。
相关阅读 >>
苹果建议:如使用支持 apple id 的物理安全密钥,至少要准备两个
苹果发布 ios 16.1/ipados 16.1 公测版 beta 3
lg新能源将更换ceo 新ceo曾在lg集团多家公司担任高管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