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飞象网,原文链接:http://www.cctime.com/html/2023-2-10/1642564.htm,侵删。
(路金娣/文)国产替代一直都是非常火爆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在近几年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中国科技尤其是上游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使得国产替代嫣然已箭在弦上。从美国开始不断制裁中国科技企业开始,国内的企业便开启了积极备战的状态,再度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为的就是尽可能补足供应链短板,减少对海外厂商的依赖。
路透社最近的一则消息是美国政府已停止向美国企业发放向华为出口产品的供货许可证,包括5G级别以下的产品,如4G、第六代和第七代无线网络技术、人工智能以及高性能计算和云项目等。彭博社也报道称,拜登政府正在考虑切断美国供应商与华为之间的所有联系。
客观来讲,美国这种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的行为固然会对华为的业务造成冲击,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再次加速了包括华为在内的所有中国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促使国内企业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推进中国科技国产化替代的进程。实际上,早在之前,国家政策以及企业层面都已开始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势要打破“卡脖子”的困境。
近两年,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加剧,中国企业被美国列入贸易黑名单的情况已屡见不鲜,这对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都提出了严峻考验。大力发展信息科技产业,鼓励技术创新,成为当下时不我待的命题。
“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的。我们必须增强加快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危机感,尽快扭转核心技术卡脖子的被动局面,以‘国产化替代’,实现‘安全可控’”。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感慨。
相关阅读 >>
网速33gbps 高通、博通、联发科推wi-fi 7无线:普及需2025年
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传承“老邮电”光荣传统,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
idc:预计2023年中国pc显示器出货量将同比下降1.6%
ipad最新季度营收下降 库克:主要原因是供应限制 而非需求不足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